1964 反对蓝军扩大规模的谢凯

    1964 反对蓝军扩大规模的谢凯 (第3/3页)

战争展开了不短时间的研究。

    国内同样也是如此,可国内的研究,因为装备无法跟其他国家比先进性,在很多领域没有直观的了解,仅仅靠着为数不多的资料,自然研究不出太多。

    有了春风-93演习,部队的研究团队自然能获得更多一手资料,对于未来国防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古代,就有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说法,而现代高科技战争中,同样如此。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中展现的打法淋漓酣畅,可多少人注意了多国部队为此花费了多少资金?即使有着沙特跟科威特等产油国支付战争经费,美国同样花费了几百亿美元……”

    谢凯提醒司徒雷。

    司徒雷的想法是好的,可太急于求成,反而不利。

    对于谢凯的解释,司徒雷跟其他几名总参的将军都沉默了。

    不是他们不知道。

    就因为知道,所以才希望各大军区各建立一支蓝军旅。

    集中全军的力量,来建设一支尖刀部队。

    这样可以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有效提升部队战斗力。

    “高科技战争,打的其实就是各国的科技实力跟经济实力。无论是科技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是我们的软肋。现在,我们需要等。等经济实力起来,等科技实力起来。”谢凯补充着。

    一名将军苦笑,“等待是必须的,可我们不能什么都不做,白等啊。”

    “怎么是白等呢?首长,在等待的过程中,通过跟蓝军的演习,逐步寻找劣势装备应对高科技武装的敌人的战法;同时,也利用演习,寻找蓝军自身的不足。为部队未来的发展建设,探索方向,同时根据部队未来建设、国防需求为导向,引导国内高科技装备的发展方向。等到部队有钱的时候,也有足够的高科技装备可以选择……”

    谢凯说这话,一点私心都没有。

    他是真的希望军方这样。

    以需求为导向。

    如同国内市场化改革,可到现在,很多国营企业依然不了解市场化的运行。

    军工企业,虽然也在进行缓慢的改革,可实际上,并没有跟原来差太多。

    依然是上级下发任务,或则各单位去要项目。

    本来部队需求是明确的,却只是建立在对目前作战势态的认知基础上。更要命的是,部队急需装备,国内基础又不够好,最后装备出来,会做出不少的妥协。

    谢凯希望现在开始,逐步改掉这毛病。

    虽然这样的开发过程会有很多收获,太浪费钱。

    “你的意思,蓝军跟其他部队的演习,应该成为常态化?”司徒雷敏锐捕捉到了谢凯隐藏很深的小心思。

    那很要命。

    之前都已经明确拒绝了。

    “首长,演习成为常态化,才是最合适的。蓝军一直保持最先进的装备跟战术,同时,国内各大军区精锐部队轮番跟蓝军对抗演习,让他们汲取教训,改进后,继续跟蓝军对抗……”

    当年朱日和的蓝军旅,可是让全国各大军区的精锐部队绝望的存在。

    谢凯希望的是,蓝军的成绩,要全面超越他那个时代的成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