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中国芯"起源

    184 中国芯"起源 (第2/3页)



    “如果现在就开始弄,三天内可以完成。”侯为贵说道。

    “那就投入样品的试制!”陈德贵急切地说道。

    一年六百万的订单,怎么能放手呢。

    “在实验室条件下生产出样品,我们也无法大规模提供。厂长,我们没有改造整条生产线以及扩大生产线的经费。”侯为贵对着一脸急切的陈德贵说道。

    不是他们不想接这个业务,而是各种条件对于现在的691厂来说,都不具备。

    郑宇成沉默了。

    谢凯也是沉默了。

    一说到钱这事情,他们都变得比较谨慎。

    一条生产线上亿,要是691厂说得引进一条生产线才能生产,他们还不如自己引进。

    “改造生产线,至少需要投入八百万的费用。”侯为贵看着陈德贵,告诉他,改造生产线需要投入多少。

    “多少?”侯为贵跳了起来,“八百万?改造生产线需要那么多?”

    现在别说八百万,就连八十万,691厂都拿不出来。

    上面下拨的研究经费,一年也不过百十来万。

    郑宇成看着谢凯,询问谢凯的意思。

    谢凯只是摇了摇头,他不能确保691厂不是为了骗取八百万经费。

    投入八百万给691厂改造生产线是小事情,只要能生产出来,很快就能把成本回收回来。

    怕的就是投入了八百万,最终啥都没有。

    “我们国内做集成电路时,厂里只考虑是否能实现芯片功能,从来不会考虑成本,电路在电镀的时候,会很厚,好几个微米。数量少,成本问题不会凸显。不过当数量多达几十万枚的时候,这成本,就可能增加到上百万……”侯为贵对着谢凯跟郑宇成解释着。

    “你们不都改线了吗?”谢凯虚眯着眼睛看着他。

    这位在美国考察过的,不进行技术崇拜,一直保持低调的技术老总,确实符合网络上对他的描述。

    “改线,只是为了让电镀的线路更窄。742厂引进的是5微米的集成电路生产线……摩托罗拉的这种芯片,线宽只有2微米,以我们现有的技术改造,可以使生产线达到3微米左右,线的厚度在1微米到2微米……”侯为贵并不隐瞒,“所以我们的成本将会比国外高很多,体积更大,耗电量更大。”

    谢凯对于芯片制造并不了解。

    哪怕他因为涉及到自动化设备,对于工控芯片有所了解。

    了解芯片的使用,不代表就了解芯片的制造。

    如同了解机械加工的人无法找出他们天天使用的机械设备一样。

    “我们单位拿不出800万,航天跟国防科工委也很难拿出钱支援我们。”侯为贵对着谢凯等人说道,“如果是改造用来生产彩电使用的简单芯片,问题不大,对于高性能芯片的生产,就会影响到性能……”

    “你怎么看?”郑宇成问着谢凯。

    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我认为,数控系统跟挖机,游戏机甚至火控系统,从其他渠道搞到的用于导弹……”沈海鹏建议道。

    大型的设备,对于芯片一点点的耗电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