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演习需要升级到困难模式

    1985 演习需要升级到困难模式 (第3/3页)

有效防御吗?海湾战争时期,飞盾-359系统能有效防御速度不够快的巡航导弹,可面对速度更快的洲际导弹以及其他先进装备呢?”

    谢凯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其他部队,有着骄傲的情绪,就因为他们的对手都太弱了。

    蓝军何尝不是?

    93年的演习,让全军震撼。

    随后这七年,大量先进的装备入列,祝老总的99主战坦克已经成为蓝军装甲部队的主力装备;132厂的歼-10、沈霍伊改进后的歼-11、歼-16成为蓝军空军主力装备;更有大型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等装备保持情报跟信息优势;地面部队远中近全体系防空系统跟大型预警雷达在空中侦查卫星统筹下,功能更强……

    这一切,都是蓝军在国内找不到对手的根源。

    蓝军无论是装备还是战术,甚至是对高科技现代化战争的了解,都不是国内兄弟部队能比的。

    谁让谢凯开挂了?

    无论是朱日和的战例,还是尚未爆发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甚至叙利亚等战争的各种手段,谢凯都是通过各种办法拿出来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蓝军在国内哪里还有对手?

    可相比美军最精锐的部队,甚至已经解体快十年的苏联精锐部队,蓝军旅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主要的差距,就在战术理论研究跟实践、装备技术性能差距这些关键领域。

    改革开放搞了二十多年,国内经济跟科技发展很快,可距离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哪怕要追平已经解体的苏联,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

    蓝军内部上下,无论是基层官兵还是指挥员,都看不到这些。

    未来二十年的发展,除了谢凯,谁能清楚?

    蓝军还有个最大的问题,不管是蓝军的指挥员还是军方的高层都没有意识到——实战经验!

    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军,军事建设的方向,实际上都是根据他们实战经验探索出来的。

    西南边境的那场自卫反击战,虽然结束才十多年,可对方终究还是太弱了。

    和平年代的部队,要保持战斗力,不是容易的事情。

    蓝军,就是典型。

    “所以,我们必须给自己更大的压力。目的不是为了成为国内精锐中的精锐,而是为我们整个部队探索一条最适合我们自己的建设道路。这也是蓝军存在的意义!战争中,高科技装备,只是加成,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依然是人!”

    谢凯的脸色,变得严肃了。

    这些事情,在等几年其实不用他说,所有指挥员都会明白。

    战争的决定因素,永远都是人,先进的装备,不占据决定因素。

    要不然,美国无论是在即将爆发的阿富汗战争还是伊拉克战争,最终都只是黯然收场。

    “我这只是说出自己的看法,具体如何,你们考虑吧。”谢凯最终丢下这样一句话,就离开了会议室。

    他知道,其他人需要时间来消化他这里面透露的。

    作为精锐部队,必须随时给自己保持足够的压力。

    只有对手更强大,他们才能更强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