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大纵深战术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大纵深战术 (第2/3页)

地找牙。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苏联的此次援助。

    三个月的时间过去,苏联运往中国的各型飞机达两百多架,坦克一百余辆、各种运输车辆数以千计,其他常规武器不知凡几,最先获利的当然是李宗刃的第五战区部队,大部分已经实现完全换装,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援助的物资中还有三十门喀秋莎火箭炮,全部由卡车装载。

    正是由于有了这些武器装备和后勤车辆运输保障,白崇喜才敢大张旗鼓地摆出如此大的攻击阵型。

    但大纵深战术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其定位为强兵战略,只有在兵力上、火力上处于绝对优势才能保证胜利,倘若敌我双方势均力敌,而且敌方指挥官素养较高,进攻成败与否将很难预料。

    天亮时分,沙盘推演的结果终于出来了,但大家望着结果一个个表情凝重,都不出声了。

    虽然成功率依然达到百分之六十,这样的概率对于战役依然还有很强的操作性,但这些都是基于重庆方面搜集的情报,敌我兵力配比是六比四,我方占六,实际情况是否果真如此还无法下结论,所以,这个百分之六十还有水分,还有,此次战役日军的指挥官是冈村宁次,此人的战术水平绝不会比白崇喜低,谁知道他还有没有杀手锏。

    但这还不是最主要,最重要的还是来源于左右两翼的威胁,郑州方面,卫立皇的第二战区绝无在此之前攻陷郑州的可能。合肥方面,进攻部队都是装备奇差川军和延安部队,攻城拔寨的能力十分有限,要想在这之前打下合肥也几乎没有可能。

    一旦正面进攻部队深入,在中后段遭遇到敌人殊死抵抗,进攻受阻,敌人突然起事,调集郑州、合肥的兵力,从左右两翼对中路大军发起进攻,直击中路大军的腰眼部,将其拦腰折断,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良久,张大彪道:“不管多周密的战术,总有它的冒险性,不可能算无遗策,白总指挥长既然敢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