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政治变动(完整版)

    第六章 政治变动(完整版) (第1/3页)

    ……

    提到政治,保守派心情沮丧,但改革派也并没有非常欣喜。毕竟,他们也不知道年轻的沙皇陛下心里是怎么想的。

    奥斯特尔曼伯爵虽然属于改革派,但并不是高层的人物,今后沙皇对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态度究竟如何,无从得知。

    不过,至少目前,沙皇陛下还是倾向于改革派的,毕竟保守派架空沙皇两年多时间,现在也是联合了彼得大帝的近卫军和改革派的几名中层大臣发动政变。

    “最高枢密院,需要拆解,恢复原本的枢密院和东正教最高会议吧。”

    之前在政变中反复提到的枢密院,其实不只是“枢密院”,而是“最高枢密院”。

    最高枢密院不是彼得大帝的产物,彼得大帝创立了枢密院,作行政和监察之用。

    同时彼得大帝创立了东正教最高会议。又称正教院,它标志着东正教被纳入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部分,沙皇开始控制教会。

    彼得大帝任内,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瑞典王国开战,还乘波斯内乱夺取了整个里海西岸和南岸的土地。战火频仍,战争进程坎坷曲折,几度濒临失败,不过这也是俄国军队锤炼的一个重要时期。彼得大帝的时代过去后,俄国军队在波兰王位继承战到克里米亚战争的120年内,没有输掉战争(不是战役)。

    打仗需要钱,沙皇要加强威望,所以彼得大帝开了个坏头,当然这是对东正教会而言,就是以各种理由没收东正教会的财产。从彼得大帝以后的历任沙皇,直到叶卡捷琳大帝,各位沙皇的打仗、享乐、改革都少不了东正教会的“慷慨解囊”。

    安娜一世和伊丽莎白一世女沙皇期间,俄国宫廷的开支大大地增加了,相信这段时间东正教会没少出血。

    不过,东正教最高会议在彼得大帝的政治体制下还是有很高的地位的,如果沙皇没有遗诏,枢密院和东正教最高会议共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