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社会主义铁拳

    第二十三章 社会主义铁拳 (第1/3页)

    虽然十分寒冷,大片土地不适合人类居住。但西伯利亚仍然是蕴藏着丰富资源与财富的辽阔土地。从古至今。

    ……

    俄国乌拉尔地区及西西伯利亚,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进入18世纪,这里的丰富资源越发引起俄国政府注意。彼得大帝鼓励俄国的手工业、矿冶业发展,兴办官方手工工场和矿石冶炼厂,还对私人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乌拉尔山地区冶金工厂的建立,以支持和瑞典的大北方战争。这些乌拉尔官办冶金工厂的建立为西伯利亚冶金工业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彼得二世查阅了卷宗,发现,一些私营企业家已经开始尝试在西伯利亚进行发展,1717年托木斯克县就发现了丰富的银铜矿产资源,随后的几年都有新的矿产被勘探出来。

    在这片“北亚江山一片红”的蛮荒之地上,俄国最早的资本家们开始探索发财致富的机会。彼得了解到,1726年,来自乌克兰的企业家杰米多夫,获得沙皇政府批准,开始在托木斯克和库兹涅茨克进行试验性的炼铜生产。

    彼得二世登基后,杰米多夫的冶金之路仍然在继续。杰米多夫在1729年在西伯利亚科雷万的炼铜厂成功投产,随后到彼得政变的八个月内,杰米多夫的炼铜厂蓬勃发展。1730年4月,杰米多夫已经在鄂毕河上游建立了南北400俄里长、东西200俄里宽的领地——

    并不是通过正当途径获取的,俄国矿物总局的不少官员都拿了他的贿赂。领地内已经有3座冶炼厂和多座矿山。

    当然,杰米科夫也的确投入了不小的成本,这些西西伯利亚的工厂设备在整个俄国,当时也是领先的。科雷万炼铜厂在别拉亚河上筑有拦河坝,用水力推动风箱向高炉鼓风。以水力推动的粉碎机、锻压机、锯等机械也都齐全,工序(以当时的水平看)分工细致,管理比较严密。

    杰米科夫领地是在俄国南部靠近清帝国和准噶尔汗国的边境地带——北阿尔泰地区。这一地区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