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搬迁

    第20章 搬迁 (第2/3页)

计,一名船匠辛苦一年,最好也不过十几两银子,比走街串巷的货郎也强不了多少。

    这些船匠自小从事这门行当,又不会其他技能,也不会种地,没有活接,就只能饿肚子。接到官府的征召令后,众人已经做好有去无回的准备了,不料莫名其妙被发配到了这个所谓官办的造船厂,本以为给官家做事是赔本赚吆喝,没想到是因祸得福。

    按这个东家的规矩,手艺好点的,一年最少有三十几两进账,这已经超过以往最好的年头了,更不要说还有“奖金”。聚集这么多船匠,造船厂的规模肯定不小,造船的数量肯定也不少,每五百料一百两,那么每年几千料船就有几百甚至上千两奖金,就算大家分,也能有不少。

    这么好的条件,有些头脑活络的人已经开始为家人打算。有人问道:“敢问东家,这造船光靠师傅是不行的,免不了要徒弟什么的打打下手,外行人做不了的。我们调楼村还有很多没出师的徒弟,没在官府征召之列,东家肯收他们吗?工钱什么可以不要,管吃饱饭就行。”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附和。其实这些所谓的徒弟,都是各家各户的子弟。调楼村世代以造船为业,相对比较封闭,一般都是子承父业,老子手把手教,等老子干不动了,儿子就接上了班。如今当家的都来了造船厂,自家儿子留在家里,没出师就接不到活,只能挨饿,不如和东家说点好话,来这里干活好歹能吃饱。

    刘烨一拍脑袋,这个建议提的好,造船是个繁杂的工程,不能光有师傅,打下手的徒弟也不能少。在这个建议基础上,不如再更进一步,把整个调楼村迁移过来算了,也让所有船匠安心在这里做工。不就是多养几个人吗?本老爷现在缺人缺资源,就是不缺钱。

    他宣布:“不光是徒弟,你们的家眷都可以来,整个调楼村都可以搬迁到这里,官府那边我打个招呼就是,不会为难。徒弟干活除了管吃饱,也可以有每月五钱银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