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北上,出兵的理由

    第352章 北上,出兵的理由 (第1/3页)

    浩浩荡荡的明朝版“人口普查”在县太爷的带领下开始了,钱有余也被重新派回了前东主身边,协助他办差。临高境内的百姓都在此次普查之列。登记了信息的人都领到了一个木牌只有长期居住在临高,而且有周围十户人家互相担保的人才能领取两面分别镌刻了本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址等信息,而且按照特定的规律编了号,类似于现代的身份证号,用来与衙门保存的信息核对,防止伪造。

    所有人都被告知,这个木牌叫做“居住证”,以后有了这个凭证,小孩才能进入琼州营办的“百草堂”上学,村农才能佃种田亩,商人才能经商,甚至连当兵吃饷都要这东西。而且“居住证”要随身携带,在大街上如果遇到官兵巡逻,被查到时交不出凭证,证明不了自己是琼州营治下良民,先打一顿板子再说,打了之后如果还拿不出“居住证”,就直接关进牢里慢慢调查。

    这次清理和普查,查清了临高境内的常住人口数量和男女老幼的比例。让刘烨颇为失望的,除了流动人口,临高的本地土着人数不多,青壮比例也不高,大部分都集中在琼州营陆军和工厂里。虽然他不知道其余州县是什么样子,但是一叶知秋,临高的人口密度在整个琼州府排名中等偏上,除了琼山县,其余的地方也不会比临高强到哪儿去。鉴于本时空居高不下的婴儿夭折率,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琼州府的人口基数不会有太大的起色,通过内部挖潜扩大基本盘和增加军队规模的想法根本没有可能。

    于是,刘烨的目光投向了北方。因为鞑子数次入关的破坏和山东等地的兵变,北直隶及山东等地有很多无家可归的难民,是一个攫取人口的“富矿”。相比之下,南方民间比北方富裕,局势也相对稳定,基本上没有战乱,即使有旱涝灾害,背井离乡的人也不是太多。乱世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