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内外交困

    第413章 内外交困 (第2/3页)

附近,封锁了中左所港口,不准出也不准进,片板不得出海。

    封锁港口对于沈犹龙等官员来说没有切肤之痛,甚至觉得,只要保持现状,等到红毛弹尽粮绝之后自行离去,港口之围自解。可是对于福建的海商、百姓来说,这么做无异于被掐住了脖子。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崇祯年间,福建省人口增加迅速,而土地没增加,加上省内山地多,平地少,可供耕种的地方不多,人地矛盾突出。从宋朝起,当地百姓就一直将出海贸易视为衣食之源,海商、水手、造船、修理、搬运加上种种服务,可以说大海养活了起码百万计的沿海居民。在福建,有句话叫做:“海者,闽人之田。“

    福建泉州、中左所几个港口一向是通商出海最重要的发舶口,“潮漳以番舶为利“,即使之前“红毛”与郑芝龙几番大战,甚至攻破了中左所城,但是对于当地百姓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可是封锁港口、无法贸易,等于断了他们的生计。茫然失所的沿海居民来说,眼前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饿死,要么冲破这条封锁线。

    但是红毛的船坚炮利,普通海商是无法撼动的,那么就只有寄希望于官府了。红毛封锁港口的第十天,巡抚衙门的门口就被怨声载道的海商、水手、码头苦力围得水泄不通,异口同声求见抚台,请求官府发兵驱逐红毛。

    沈犹龙听闻衙门外人山人海,吓得根本不敢出去,只敢躲在里面和幕僚商量对策。

    “瞧这情形,百姓群情激昂,弄不好会酿成民变,这可如何是好?”沈犹龙惶惶不已。

    幕僚建议:“为今之计,只有双管齐下,远攻近交了。”

    沈犹龙奇道:“我只听闻远交近攻,何谓远攻近交?”

    “光凭福建现在的水师,是奈何不了红毛的,只有向朝廷求援,调派得力的武将赴闽驱逐红毛,这叫远攻;同时派人与红毛交涉,能许之以利让其自行退却更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