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热闹的夜晚

    第二百九十五章 热闹的夜晚 (第1/3页)

    烧瓦塔的活动可以持续整个通宵,因为在瓦塔的周围有人不断朝塔里添加着木柴和燃料。这边的瓦塔刚燃烧起来没多久,对面不远处的舞台就已经有人在准备,那是一会即将要开始表演傩舞。

    傩舞,又叫“大傩“、“跳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为原始文化信仰的基因,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传统舞蹈,是傩仪式中的舞蹈部分。

    这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一般有两种表演形式:一种由主角四人表演,表演者头戴面具如冠,身着兽皮,手执戈盾,口中发出“傩、傩“之声。另一种由十二人组成,每人朱发画皮,手执数尺长的麻鞭,甩动作响,并高呼各种专吃恶鬼、猛兽之神名,起舞时各有音乐伴奏。

    白鹭洲这次邀请的傩舞艺术团表演的就是十二人的舞蹈,由于附近的瓦塔烧的火焰冲天,整个晒谷场的方圆五百米的范围内都照亮的如同白昼,因此也就不需要额外给舞台配备照明灯。

    “锵锵锵!”

    一阵激烈的铜锣声响起,从舞台的后方转出来了一行十二个头戴赤帻、脸罩鬼面具、身穿朱裳、袖系绿鞲衣、手持麻鞭的演员。

    锣声渐弱,鼓声骤然响起,一弱一强,极具韵律、节奏很强,很有特色。谢文浩看着那群跳傩舞的演员们脸上带的面具非常奇特,有的是木制的、还有的是铜制的,造型古朴浑厚,夸张奇异,同时还色彩亮丽。

    面具的造型有神鬼人兽,甚至还有人兽合一,狰狞凶悍,犄角、獠牙、火眉、金目、黥面、剑鬓和青铜镜等意象符号造型。

    随着伴奏音乐节奏越来越快,那些跳舞的演员们动作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化。保留着古朴、粗犷、简练、夸张、形象、传神的独特风貌。这些动作多顺拐、屈膝、下沉、含胸、挺腹,具有沉而不懈、梗而不僵的特色。

    熊宁还是第一次看见这样极具地方特色的舞蹈,手上的单反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