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河伯论道

    第33章 河伯论道 (第3/3页)

耶?老君言上善若水,教人行善,如此,可言其无情乎?是故,此情应非感情之情,乃情绪之情。太上忘情,忘情而至公。然真正可悲者,皆以心有牵挂,莫能逍遥为由,言此情乃七情六欲之情,遂斩灭七情六欲,做那绝情绝性之人。”

    二青也觉得,这话颇有道理。

    若真斩去七情六欲,那与草木何异?

    人活于世,若没点追求,那与咸鱼有什么区别?

    然而这追求,岂非欲?

    修行者追求长生,追求逍遥,又岂非欲?

    想来想去,二青便有些懵圈了。

    河伯见他剑眉深锁,便微笑道:“你如今才刚凝丹化形,离真正成道,还有一段很远的路得走。这种问题,可慢慢思索,其中或对或错,孰是孰非,有无数时间供你求证,不必急于一时。”

    顿了顿,他复道:“真正可悲者,便是那斩灭七情六欲,却依然不得逍遥者。七情灭,六欲绝,人无情无欲,与草木牲畜何异?幽幽数百载岁月,活之如同草木牲畜,何其可悲可叹复可怜!”

    二青闻言,不由警醒。

    想想也是,任何事情,不曾拿起,又何言放下?

    不食那肉滋味,便轻言放弃,岂不可惜?

    吃过了,再放弃,也可明白那肉是好吃,还是不好吃!

    不好吃而放弃,那属正常。若很好吃而放弃,那岂不相当于锤炼己身意志,让己身不为外物所惑?

    就像老母可能已经算出他来找他师姐,会被他师姐所迷,然老母也并未让他莫来此处,反而言利在西南,让他直接来此找他师姐一样。

    想来,老母也觉得,唯有真正拿起,再放下,才可得证真正逍遥。

    想通此节,二青的心情便顺畅了不少。心境亦不再像之前那般小心翼翼,畏首畏尾,而是变得更为随心所欲,潇洒不羁。

    然他并未意识到,想通此节,他的心境,已经飞跃了一个层次。

    见二青抬起头来,眼神清明,颇有意气风发之感,河伯心中颇为惊异,暗叹:果然不愧为古仙弟子,其悟性,果非一般人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