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4章机构的秘密

    第2334章机构的秘密 (第2/3页)

字数基本铺满了。

    这些只是表面上的机构,还有秘密成立的有闻司和秘书处,构成了当下斐潜中央核心政治体系,而新公布的先期在陇右陇西郡县地方试点施行的『四三二一』,则是地方性的政治结构,再加上官吏的薪酬体制的改革,几乎就是斐潜当下的全新的政治躯体了。

    此外在北曲的秘密军用工房,长安和平阳的各种工坊,属于黄氏序列的墨氏子弟等等,直属于斐潜的矿场和铸币工厂等等,这些都是要等到斐蓁对于上面的这些相对基础一些的政治机构熟悉之后,才能慢慢的去了解和掌握的。

    当然即便是已经简化了一些,这样的机构体系依旧是庞大的。

    斐蓁已经有些晕了,瞪大的眼珠看着,手中举着半块糕点,有些呆滞……

    斐潜放下了笔,后退了一步。

    看着林林总总的的机构名称,斐潜忽然笑了笑。这便是他一点点在大汉当下留下的脚印……

    斐潜走到了斐蓁面前,将笔一递,『到你了……』

    『啊?』斐蓁愣住了。

    斐潜示意斐蓁上前,让斐蓁将这些机构归整一下,要斐蓁分辨出各自的序列和作用,以及相关人员的晋升路线等等……

    o((⊙﹏⊙))o

    斐蓁愣了半天,还是没敢下笔,回头看了看斐潜。

    斐潜呵呵笑了几声,并不着急,而是示意斐蓁自己好好想,然后悠闲自在的端着茶杯喝茶,哧溜哧溜,美滋滋。

    斐蓁站在屏风之前,拿着一支笔,两个眼睛内部似乎都有些圈圈在转动着……

    相对于斐蓁难以形成比较系统的认知来说,斐潜对于当下的新的这些政治机构相对来说还算是比较满意的。

    这些机构当然也不可能称之为完美,而且斐潜相信在这些机构运作了一段时间之后,肯定还需要调整和修正,并且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出官僚主义这个不死不灭的亡灵系的寄生虫来,但是斐潜也不是全知全能的,像是官僚主义这玩意即便是到了后世也是普遍存在,那么想要在大汉当下就完全杜绝,可能么?

    换句话说,只要有官员,就避免不了官僚主义。虽然说这样讲有些绝对化,但是官僚主义的诞生,是因为人本身有欲望,而欲望这种东西……

    官僚主义最根本的原因人的懒惰、贪婪和自我为中心造成的,广泛存在于任何组织中,说实话与什么样的组织关系不大,即便是高度扁平化的组织也有,想要完全杜绝基本不可能,只能是不断的监督核查,尽可能的减少而已。

    监督体系用『四柱二梁』,地方郡县是『四三二一』,斐潜在构建这些政治机构当中,灌注了心血,并且与一般的封建王朝所采用的不同的是,这些机构是多模式的,并不是简单的扁平体,也不是金字塔的结构。

    斐潜之所以不直接采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度,是因为唐代三省六部是建立在将丞相权柄切割的基础上的……

    而在当下如果斐潜用三省六部制度,不就是自己给自己挖个坟么?

    当下大汉,谁都清楚,在东边,便是曹操,在西边,就是斐潜,这两个人虽然没有丞相的权柄,但是实际上几近于丞相了。

    至于南边那个比较淘气的小朋友……

    呵呵,慢慢跳着罢。

    所以说斐潜真的要是出台了一个限制自己的权柄,在历史上是为了分割丞相大权的三省六部制,会不会丢尽了穿越者的脸?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即便是穿越者身为皇帝,三省六部制也不是什么非常好用的制度。

    唐代最初设立六部的时候,原本可能本意是要专人专职专攻专事,但是很快的这些尚书位置就成为了高官权臣的兼职,并不能具体处理本部事务,完全不懂专业的知识,最后自然就被架空而失去实权。

    唐代六部尚书分为三行:吏、兵为前行;刑、户为中行;礼、工是后行。各部官员的迁转就是按照这个次序的,由后而中而前的,所以担任某部尚书,并不等于熟悉这部的职务,而只是由于资格的关系。因此,中唐以后,六部尚书基本上成为官员迁转之资,其官称只代表一种身份,甚至可能完全不懂其本职工作。

    所以这个三省六部制一旦沦落成为了官员迁转的档次,那还不如直接定一个工资体系薪酬十七档好了,分部门的意义也就完全丧失了。

    这也是斐潜不愿意这么搞的原因。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想要养老并且还要有待遇,等到做出一定的贡献之后,斐潜会考虑成立什么类似于元老院这样的纯粹荣誉机构来容纳这些已经没有精力做事,还想要拿高薪的人……

    毕竟目前大汉职务是终身制的。

    至于处理事务的岗位,还是交给有具备一定专业的人去做,才算是恰当并且有益的。

    『父亲大人……』斐蓁吞了口唾沫,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