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9章小礼物

    第3269章小礼物 (第1/3页)

    在阎柔追逐抓捕夏侯惇的同时间,司马懿也遭遇了他的对手。

    司马懿调集了一部分蒲坂津的兵马,又是分兵郝昭作为佯攻中条山,实际上依旧是盯着曹军的中转营地的粮草。

    为了这一次的战斗,司马懿请了军中的工匠,在大黄弩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加装了火油的中空弩矢,可以在射中物体的同时碎裂,泼溅出内部的火油来。他准备用这种新式的弩矢,来引燃中转营地当中的曹军粮草,重创曹操的补给粮道。

    没错,司马懿不想要强攻中转营地,他只想要找到一个机会……

    射一发!

    毕竟曹操从潼关一路而来,都是一路修建硬营,可谓是固若金汤,不仅是有挖掘深沟,还铺设了大量的拒马。如果强攻营地,一定会有大量的人马损失。

    就算是能打进营地,还有纵横交错的内部陷阱。这些陷阱掩藏在帐篷和布幔之下,即便是抓到了曹军营地内的活口,也未必能够讲述描绘出所有的布置,所以正面进攻营地十分不划算。

    受限于手上兵力的限制,司马懿也就只有一击的力量,所以他就像是隐藏在阴影里面刺客,一旦显露身形,也就失去了背刺的加成。

    与曹操的前进营地相比,这种中转营地相对来说兵力就较为薄弱一些,是以中护军为主的防守力量加上大量的民夫和辎重车。也有一些制造军械的器物,以及相关兵甲的补充件。

    司马懿清楚,曹操已经是强弩之末……

    而现在司马懿他想要连曹操的最后的弩都给拆了!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收益最大化。

    从整个战局来看,如今在河东之处,战火熊熊,但是潼关的攻击明显要更加的猛烈。

    曹操在潼关前安排了三万左右的士卒,不分昼夜的进行攻击。

    潼关有马延朱灵镇守,还有事前就准备好的各种军械,可是在曹军亡命攻击面前,还是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特别是曹军之中也有工匠,在战争之中学习,也在战争当中成长,改造了一些曹军的攻城器具,甚至还发动了一两次试图跨越牛头塬的奇袭,使得马延朱灵两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激战一个月,伤亡达到了三千余人,其中包括精锐兵卒一千余人,战局也进入了最惨烈的阶段。

    武关的情况就相对来说好一些。荆州兵卒的斗志不强,但是人数不少,武关相对来说是在以纵深换取敌方的伤亡,曹军每前进一步都要留下大量的尸骸,伤亡不断的在增加,一两个月的激战下来,曹军之中的这些荆州降兵的战斗欲望已经是降到了冰点,有时候甚至都不用廖化黄忠真正出击,只是发一声喊,便是惊弓之鸟一般乱纷纷的掉头就跑。可以说武关的曹军只是在咬着牙苦撑,随时都可能全体崩坏。

    所以当获得了这些信息的司马懿明白,时间,一切的关键都在时间。

    从进攻关中开始,曹操已经全面进入战争状态大半年了。

    在冷兵器时代,想要进行一场全面的战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即便是曹操召集了充足的人手,得到了一定的补充,无视各处的损失,依旧没能够确定战局的胜负。

    这就让曹操很尴尬了。

    时间拖得越久,对于曹军就越发的不利。

    想要击败斐潜,还需要更多的投入,更多的兵卒,以及更多的时间。

    不管是在武关,潼关,还是在河东,都是如此。

    所以司马懿只需要避开曹军核心主力,然后偷袭、破坏曹军粮草,截断曹军粮道,以此来拖延曹军的脚步,曹军也就必定走向败亡。

    司马懿派遣郝昭佯攻中条山大营,就是企图搅浑曹军的眼线,把河东的局势进一步的复杂化。

    一旦曹军以为中条山大营将受到攻击,那么曹军前进的势头就会停歇,而等到曹军真的派遣兵马回旋围剿郝昭的时候,他们早已经完成了任务撤离战场了。

    经过司马懿的侦测,曹军在这一带并没有骑兵,而根据抓来的活口招供,曹操手中骑兵也不多,集中在前方曹操本部那边,而在后方基本上没有成建制的骑兵部队。

    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上来说,这都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郝昭虽然觉得风险很高,但是也同意这一点。

    让司马懿没想到的是,曹操竟然分出了一支骑兵,而且这一支骑兵一直都隐藏着,等待着司马懿的现身……

    ……

    ……

    在等待的过程中,牵招也并非像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镇定。

    只不过牵招知道身为主将,必须要有主见。如果主将都表现的犹豫不决,朝令夕改,那么整场战斗也就不用想着会有什么好结果了。

    以静制动,守株待兔,无疑是一个常见的策略,但是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必定有『兔』。

    牵招思考了很多,他也想到如果司马懿没有出现而是真的攻打中条山去了怎么办?

    不过牵招一直都没有收到中条山大营被攻击的消息,只是不断的有曹军报信说有一支骠骑人马在中条山附近出没。

    而他的手下曹平,派人向曹操上报牵招的号令,曹操也是一直沉默着,没有任何的回复。

    这也让牵招明白,曹操并不完全站在他的一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