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零章 绞杀之局

    第二三零章 绞杀之局 (第2/3页)

最重要的是此举逼迫许多当时跟随刘邦的那些山东士族不得不远离故土去长安担任官职,脱离了他们原有的根基,确保了刘邦脆弱的政权在关中地区得以逐渐的壮大……

    而刘秀定都洛阳——刘秀认为汉为火德,忌水,故改“洛”为“雒”,所以也称之为雒阳——是因为当时刘秀能够取得天下,与南阳帝乡、河北龙兴这两大基本支持面离不开关系,并且当时反对王莽的军队除了绿林军之外,还有关西士族支持的赤眉军残部仍在关中地区,甚至连陇中,蜀中,河西,青州,徐州等等许多地区还有强大的地方政权并没有完全臣服,所以贸然离开两大支持地区,而去一个残缺破损严重的长安建都是不理智,也是不现实的行为,因此不得不定都于雒阳。

    但是也正是因为刘秀定都雒阳,汉朝的政治中心东移,所以东汉一直以来对于河西走廊的控制力度就比不上西汉时期,导致雍凉地区的羌胡问题始终困扰着东汉的历代君臣,直至董卓也是借讨伐羌胡的叛乱的原因才崛起于雍凉……

    一啄一饮,均是天定。

    原来袁隗一直围绕着京都政局在下棋,没想到董卓和李儒居然公然想另开一盘新棋,不和袁隗在洛阳这一块棋盘上玩耍了。

    在这一点上,袁隗十分佩服董卓和李儒。

    这种战略性的眼光和手腕,才配做对手!

    不过么……

    真以为你们能够做到?

    而现在董卓欲迁都长安,在袁隗看来,无非就是想走刘邦的老路子,脱离关东士族的控制范围,尤其是南阳、河北士族的影响,重新确立一块独立、自由的政权体系。

    对于这个问题,袁隗当时在大朝会之上突然听到李儒提出的时候,内心其实十分矛盾的,所以一直都沉默不言,不发表任何的意见。

    一方面,袁隗认为迁都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但是在内心中似乎又出现了另外一种声音,当年刘秀帝出于南阳,难道将来不会出现的第二个?

    甚至更进一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