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4章圣人执一,为天下牧

    第1994章圣人执一,为天下牧 (第2/3页)

到其中的精髓?

    于是,便不得不又重新开始研究,再走一遍的崎岖路,再去绕一大圈,然后才发现其实就在挖出来的坑旁边……

    『度量之物,古今皆有。』斐潜继续说道,『各代均有不同。尺也,为男子展指之距,咫也,为女子展指之距……然各代男女身高不一,咫尺便多有不同……』

    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因此后来便有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

    所以古代尺的度量长长短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太平时期,人的营养充沛一些,长得高大一些,尺就长了,若是战乱不定,人吃得少,矮小,那么尺就短了。

    不过么,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斐潜又从架子上拿出了一把尺子,递给了诸葛亮,『此乃颍川私尺也……』私尺明显会比公尺长一些,虽然不多,但是对比一下也很明显。

    若是在后世,这多出来的一块,就叫活好,呃,火耗……

    绢布也是一种钱,而且大多数时候百姓只会借贷粮食,没有借贷布匹的。

    『如此,明白了么?某之麾下,农工学士,皆用此度量,进出皆同,大小衡一……』斐潜看着诸葛亮,点着周边的这些东西,说道,『这些才是某与山东之辈差异之处……亦与荆州所别也……孔明,若是今日某出兵援荆,或是换得了旗帜,然变得了度量么?』

    诸葛亮拿着铜尺,只觉得手中沉甸甸的,然后心中似乎也一样沉甸甸的。

    『天下并不缺咫尺,只是少度量……』斐潜笑道,『然度量之难,便是难在人心之间。人心各有长短,以衡轻重,若可天下为一,自然世界大同。』

    『心中有尺度,方知何来,欲往何去……今日见孔明,某亦欣喜,便以此尺赠汝,愿汝可量得心间方寸,川流千丈,山高万仞……』

    ……(⊙??⊙)……

    大河奔流,太阳高照。

    清风在原野上抚动草木,道路上车马辚辚,人行如梭。

    在新春来临的时候,憋屈了寒冬之后的长安城似乎更加的繁荣,外地而来的商旅、行人比往年更加热闹地充斥大街小巷,城内城外,从不同方向、带着不同目的人们一刻不停地聚集、往来。

    街道边上的酒楼上聚满了人,酒楼正中的舞台上,胡女正踩着鼓点,在此起彼伏的喝彩之中旋转着,五彩的绢带飘扬起来,映衬着雪白的肚皮,还有在裙摆之下隐隐约约的大腿。

    还有一些往来的羌人胡人,或是带着毡帽,或是露着一头的小辫,略带着一些畏惧的看着走着,与之相反的是,往来的汉人似乎对这一切都反应平稳,有条不紊的做着自己的事情,仿佛这些羌胡和平常的汉人都一样。

    之前西域交战,贵霜的人或者被杀,或是被打败,还有一些逃亡了,因此在西域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空缺,权力的空缺大多数被吕布李儒等人替代了,但是依旧有一些商品和贸易的空缺留了出来。

    于是乎,西域的诸国之人,临近一些的,便是冒着风雪,来到了长安。

    而在后面,还有更多的人还在赶来长安的路上。

    或许是西域大部分地区都不太适宜耕作,所以大部分的西域人都习惯了迁徙,习惯了在路途之中的风霜雨雪,所以他们并不畏惧在路途之中的遇到的那些困难,甚至是死亡。

    这些阔别了大汉几十年上百年的西域人,在抵达长安之后,顿时沉浸在大汉这广阔丰美之中,心神荡漾,目眩神迷。

    在这些多少有些茫然且畏惧羌胡身边经过的,是一枚清脆可口的小白萝卜头,但是现在,白萝卜有些蔫了。

    诸葛亮看了一眼这些和大汉之民穿着完全不同,多少有些格格不入,却又感觉像是带着些敬畏和小心,努力的试图融入大汉之中的这些羌胡,然后目光又停留在了手中的那一柄汉尺上,默然无言。

    恍惚之间,诸葛亮便到了庞统的家中。

    庞统正坐在堂内喝茶。

    受了斐潜的熏陶,庞统现在也基本上改掉了喝那些浓墨重彩的茶汤的习惯,但是依旧还是有些他自己的风格,比如捞着碗里的茶叶吃,因此诸葛亮到了的时候,庞统正伸着胖爪子捞着茶叶嚼着呢……

    其实将军府内,斐潜泡完了所舍弃的那些茶叶,也是会被仆人分掉的,有些仆从还甚至不舍得当场吃,还要晒晒再带回去给家人分享一下。

    见到了诸葛亮,庞统一眼就看见了诸葛亮手中拿着的那一柄铜尺,哈哈笑了笑,放下了茶碗说道:『我早说过,你错了,你还不信……』

    诸葛亮没说话,在庞统一侧坐下,然后将铜尺放在了面前,半响无言。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