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三叶草

    第5章 三叶草 (第2/3页)

    王雱也是醉了,她就给我十克米那么抠门啊?

    最终威胁利诱一番,王雱蛊惑着小萝莉背了一箩筐米,又离开了。

    走在即将落日的街市上,二丫非常难过。她认为此番怕是上了贼船,被大雱怂恿偷了一箩筐大米出来。

    之所以被蛊惑是她太想把鸡养好了,太想证明自己、太想减轻娘的压力。这种情况下王雱给她画了个饼。于是有需求就有破绽,犹如后世想赚快钱的人们,就容易被传销给骗了一样。

    “我也不知道,为何被你忽悠了把家里米偷出来。”二丫渺小的身体背着米,一边走一边难过着。

    “起初我以为你懂传销,所以我没和你具体解释。”王雱道。

    “咱家米不多,你不会真的把咱家害了吧?”小萝莉仍旧不放心。

    “咱家米呢?咱爹官那么大,他的职田呢?”王雱惊悚了。

    所谓职田是大宋高薪养廉的一种政策。公田的田产权是国家的,不过譬如老王在舒州任职,舒州公田当中产出的粮食,会按照一定比例算老王的补贴。

    这相当于后世的绩效奖。根据官员的能力,如果公田产出的粮食越多,拿到的“分层”就多。这个收入但凡地方官都有,然而京官没有。

    这种宽容性政策有利有弊。的确能一定程度提高官员积极性,但在没有足够监督的情况下,有些积极过头的官员,他也能为了自己收入最大化,依托服役条例,大量从民间抓壮丁服役。

    就是让老百姓放下他们自己的活计,义务劳动来种植官田。这样一来,最大的剩余价值就落到了积极过头的官员手里,并且是合法的。

    大宋官员就是贪污也不会死,何况是合法化应用政策。于是就此,民众的劳役负担增加,民怨开始积累。

    基于这情况,许多年后地方执政经验丰富的王安石,提出了“新差役法”。大抵就是不在义务服役的意思,王安石说了,官府要百姓做事可以,不过得花钱请人。

    于是老王和皇帝一起懵逼了,因为这两大脑壳就此得罪了整个天下有职田收入的官员。

    夺人饭碗如同那啥……总之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是改革,必然触动一群人的利益,是利益就会有人用头破血流来维护,很显然,就要如同大酷吏商鞅一样的杀人。

    可惜赵匡胤开国就定下了“不杀士大夫”的宪章,大宋并没有杀官的土壤。

    这就是赵宋与士大夫共天下的特征。王安石他一定程度栽在了老赵定下的宪章上。

    yy完毕,王雱懂了,咱家的职田收入不会多。因为老爸肯定装逼了。他自己不可能去种官田,于是他找百姓来种,粮食出来后他会把官田的粮食,依照比一般地主给佃户更高的比例、分给百姓。

    难怪他是个拉仇恨的人,别说但凡官员就恨他,现在他亲儿子大雱,也被饿的不要不要的。

    将心比己,要是王雱在他麾下做官,铁定也恨死这个隔壁老王了。

    但凡淮西路的官员,有多少职田收入不是朝廷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