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良币驱逐劣币

    第509章 良币驱逐劣币 (第1/3页)

    随着华夏五铢钱在襄阳的流通,越来越多的商家也把华夏五铢钱作为计量其它钱币的标准。

    因为这些商家发现,华夏五铢钱的分量惊人的一致,随便挑出一枚,其重量几乎都是标准的五铢重。

    任意挑出二十四枚华夏五铢钱,就是标准的一两,分毫不差。

    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存在有一个重要的基础,那就是法定比价的确定。

    李严在襄阳推出华夏五铢钱的时候,虽然钱的币值仍然是五铢,但在与其它钱币进行兑换的时候,并不是按照其它钱币的币值来计算的,而是按照重量来计算其它钱币的价值。

    同时,他们在出售一些生活必需品的时候,又指定只能使用华夏五铢钱来购买,用大量的物资建立起了统一的、新的钱币价值体系。

    由于现实世界早已经抛弃了“金本位”的货币体系,所以,大家更多的都是在讨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但实际上,如果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里,各种货币之间并没有一定的法定比价存在,而这些货币的真实价值各不相同。

    其中含金量较高的货币就会被认为是硬通货,即“良币”;

    反之,含金量较低的货币就会被认为是软通货,即“劣币”。

    人们往往乐意接受硬通货,即“良币”,而不愿意要软通货,即“劣币”。

    从而优胜劣败,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局面。

    良币驱逐劣币,必须保证货币本身的“含金量”,而华夏五铢钱中精钢的价格,在异世界里早就超过了铜的价格。

    所以,其它国家铸造的任何一种名义价值为五铢的货币,都是无法与华夏五铢钱相抗衡的。

    所有人都只愿意收铸造精美、重量十足的华夏五铢钱,而主动地拒绝其它五铢钱的使用。

    甚至连官府收税,都开始要求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