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荒诞主义
第五十六章 荒诞主义 (第2/3页)
在这个世界上至少存在人的真理,而人的存在就是为了赋予这个世界以意义,同其命运抗争。
庄子是不争,西方是抗争。这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造成的,但是从某方面来说,这两者其实在意义上是相近的。
荒诞主义的诞生是非常久远的,在古罗马时期,荒诞这个词就已经出现。但是真正总结出来理论,还是现代,在加缪死去之后,并且总结出来了荒诞产生的四要素。
周南一条条地分析说道:第一点,日常生活的机械性使人对其存在的价值和目的产生了怀疑,对存在状态提出疑问。但是日常生活经常给打断了,人们又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
所以,哲学家们就提出了,当一系列熟知的、构建的意义把自己包围起来同时,人们会培养出了一种回避进一步思考的技能,从而使自己远离人类状态的阴暗面。
但是当未知的状态把人类包围起来,人类会学会思考更深刻的意义,但是却充满了不安全的荒诞感。
第二点,人们总寄希望于未来、靠期待未来生活实为自欺,因为它剥夺了“现在”的意义。人存在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正是人在“现在”的具体境况中通过行动创造的。
所以,人当立足现在的境遇并积极行动的时候。拒绝未来、摈弃“明天”是人对“无意义”的反抗。但是大部分人却总是寄希望于未来,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对撞,这种切肤之痛的反抗,就是荒诞。
第三点,人们熟知人之必死的命运,时间如死神手中挥舞的长镰,无情地收割着人类生命的麦穗,一步步将人带向死亡。
“人必有一死”这一点是绝对的、永恒的、本质性的,它成为人类共同的遭遇、集体的命运。
死亡让人意识到生命脆弱、人生痛苦,它毁灭了生命中任何“基本的确定性。”
人的出生就是为了死亡,就是极其荒诞的,可是这就是存在。
实际上,存在主义和荒诞主义,在对人类的生命探索和命运抗争方面,其实是一致的。
第四点,人会产生了被遗弃于一个异己世界的感觉,即世界与人是陌生的,人与世界是断裂的。
人对明晰、理性、和谐、均衡的渴求与世界的神秘难解、非理性的实际境况之间有一鸿沟,世界对人永远是关闭的,人与世界的和谐被打破,人已感觉不到自己是世界的一个部分。
这一点也是周南一直有切身体会的,不仅是他,所有的精神疾病患者都是一样。
像让诺德的儿子诺布尔,他这个自闭症患者,恐怕就是认为这个世界是极其荒诞的。
因为人与世界撕裂的关系,人与世界没有一丝共鸣,这也是极其荒诞的。
荒诞很寻常,就在所有人的身边,只是你不一定发觉,或者意识到。
但是加缪看重的不是发现,而是寻找解决所有的发现的方法。当然,说解决有些奢望,能够面对就是有意义的。
所以,才有了向死而生和向生而死这个荒诞主义的核心理论。
这不是悲观,而是真正的乐观。
道家也是如此,道家的重(音zhong)生实际上就是让人体验现在,享受现在,而不是把希望放在不可测的未来。
然后说到佛教,佛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