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粮食危机

    第七十三章 粮食危机 (第2/3页)

当然,能见到你是我们的荣幸。”

    拖拉机的车厢里,还有半车已经有三十厘米高的秧苗。秧苗的根部没有太多的泥土,密密麻麻地连在一起。

    周南的老家是没有水稻种植的,不过他在其他地方也见过水稻种植,知道水稻一般会先在暖棚育苗,然后才移植到水田里。

    不过他在国内看到的秧苗一般只有十几厘米,二十厘米高,这些秧苗却都已经过了幼苗期了。

    “这是什么品种的水稻?”

    农夫说了一个单词,周南却没有听懂,不是因为口音的问题,而是周南的法语还只能限于普通交流。

    施托尔科过来连比划带说,最后才让周南明白了,这应该是属于早稻里面的粳稻品种。

    明白了是粳稻,周南就开心地笑了起来,因为粳稻和糯米是制作米酒最好的原料。

    糯米制作度数偏低的甜酒,粳稻却能制作度数更高一点的黄酒。

    他原本在欧洲看到的水稻种植很少,市场上虽然有大米卖,,但是量却不大,而且还都是精加工过的。

    现在能遇到水稻种植,说明原料在欧洲并不缺,这样的话,等他闲下来的时候,就能酿造一些独有的米酒了。

    周南的酒量虽然好,但是对白酒和啤酒,红酒,洋酒都不太喜欢。

    白酒辛辣,啤酒味苦,红酒干涩,洋酒辣喉,至于那些水果酒,他又嫌太甜了。

    只有他自己酿造的米酒,是他最喜欢喝的。

    低度的米酒香甜芬芳,高度的米酒回味悠长。另一世他在道观里,就自酿了几大缸米酒,在道观里很受欢迎。

    只是由于是全手工制作,用的也不是工业方法,所以产量不高,储存也不容易,难以推广开。

    周南了解了一下如今的产量,水稻在瑞士的生长期,给农夫留下了自己家的地址。让他在水稻成熟以后,给自己送几百斤过去,还支付了一点订金。

    等到周南离开,那些记者们就立刻包围住了那位农夫,询问了更多的底细后,又急忙驾车追了上去。

    他们已经在内心构思,一位文化大师,还在关注农业发展的文章了。

    周南的心思没有那么复杂,他只是难得看见水稻的种植,才下来看一眼。但是上车之后,他却想到了今年的寒冬。

    46年到47年的冬天,是欧洲百年难遇的寒冬。铁幕的拉开让东欧的粮食运不到西欧来,要是正常的情况,西欧的粮食缺口并不算大,忍一下也就过去了。

    但是现在的西欧却是百废待兴,农业还没有恢复到原来产量的一半。美国的粮食援助也只是帮助了法国和荷兰这些国家,至于德国,只有在美国占领区还能有一些援助。

    可是现在在法国占领区和英国占领区,他们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哪有可能援助德国。

    根据后世的记载,在英占区和法占区,德国人每天只有不到1800大卡的食物供应量,当寒冬来临,无数的德国人在寒冷中死去。

    许多德国的老人,为了自己的孩子,领取的食物全部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