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外白内黄的西方人

    第十八章 外白内黄的西方人 (第1/3页)

    欧洲自十九世纪中叶,研究东方文化的人越来越多,逐渐也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学派。但是由于东方文化研究在西方属于偏门,所以影响一直不是很大。

    周南如果不是晚年沉迷于学术研究,也不会知道高本汉是谁。但是这位汉学家对于东方文化在西方的传播,却起到了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他从小就对方言很感兴趣,中学时期迷上了东方文化,在大学期间,他从瑞典到圣彼得堡进修,得到了一笔奖学金。

    利用这笔奖学金,他来到了清朝,并且经历了从清朝到民国的时代。

    在远东的两年期间,他一共学习了二十四种汉语方言,包括了十九种北方官话的发音,此外还有代表吴方言的尚海话、代表闽方言的复建话、代表粤方言的广洲话以及汉语借字的日语、越南语读音。

    另外,他还根据已发表的材料,收集了其他九种方言的发音。

    也就是说,他能完全听懂的汉语发音,就有三十种,远超周南这个土生土长的汉人。这一点,不要说周南,就是绝大多数汉人都要汗颜。

    他还写了《诗经研究》、《〈老子〉韵考》、《汉语词类》、《〈颂诗〉韵考》等。由于以语言学知识为基础,他的考证方法为中国的音韵研究、古籍的辨伪研究开辟了科学化的道路。

    他在汉学研究上即使不能被称作最厉害的西方人,但是也差不多是最拔尖的专家。他编撰的《古汉语字典》一直是西方人学习汉语的工具书,相当于我们自己的《新华字典》,他编撰的《中国音韵学研究》,也是西方人学习汉语最权威的书籍。

    凡是欧洲流行起来的学习汉语的书,几乎都是他写的书,从这一点上来说,他就是周南以后的榜样。

    除此之外,他最大的成就是在欧洲培养了一大批汉学专家,不管是德国,奥地利,法国,英国,他的学生遍布欧洲的大学,播撒着东方的种子。

    他的学生中最著名的一个,就是号称最东方的西方人马悦然。

    马悦然虽然跟高本汉一样,也有一个东方名字,却也是地地道道的瑞典人。他历任斯德哥尔摩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文系汉学教授和系主任,瑞典文学院院士和欧洲汉学协会会长,是诺贝尔文学奖十八位终身评委之一。

    他也是最先将中国的古典名著《水浒传》、《西游记》译为瑞典文,并向西方介绍了中国的《诗经》、《论语》、《孟子》、《史记》、《礼记》《尚书》、《庄子》、《荀子》等先秦诸子的著作。

    他还翻译了辛弃疾的大部分诗词,组织编写了《中国文学手册:1900——1949》。他对中国古代典籍的译注和评介几乎遍及中国整个古代的各个时期和所有的文类。

    周南就是因为在来宾名单中看到了他们的名字,才特意推了别人的邀约,专门邀请了他们到家里做客。

    想要在欧洲宣传中华文化,光靠周南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眼前就有两个痴迷东方文化的学者,周南要是还不知道利用一下,那可就是真傻了。

    不过这个时候,马悦然还是一个不满二十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