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赠焦尾才女显慧心

    第216章 赠焦尾才女显慧心 (第3/3页)

了,我们的琴技,就算是没有了焦尾,一样可以弹出好听的歌曲。”

    蔡邕看着大女儿蔡琰,脸上浮起了一丝苦涩的笑容,“还是琰儿看得透彻。”

    焦尾琴是蔡邕年少时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因腹中饥渴,在山上一猎户家讨食,当知道他的身份之后,猎户一家盛情款待于他。

    蔡邕正坐着喝茶,却听屋外烧野味的大火中响起的异常的音乐,大惊之下跑出来一看,却见烈火中有一段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于是赶紧将其从火中抽了出来。

    虽然这段梧桐木已经被烧了一截,但蔡邕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

    有好事者听完此琴之音后,将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评为了天下四大名琴。

    蔡邕爱琴如命,称此琴有五不弹:疾风甚雨不弹,尘市不弹,对俗子不弹,不坐不弹,不衣冠不弹,可见对此琴的喜爱。

    蔡琰一身素装,显得温雅如玉,走过来抱着妹妹蔡瑶,“父亲,因为董卓征辟之事,天下的读书人很多都对父亲不满,现在王司徒即然索要这张琴,那便给他吧!”

    蔡瑶很听姐姐的话,边哭边将纤手放在了琴弦之上不停地抚摸,“姐姐,没了这张琴,瑶儿就觉得童年的快乐都离自己远去了。”

    看着父亲和妹妹,蔡琰笑了,“过完元旦,琰儿就要嫁到河东卫家去,不能长时间陪在你们身边,父亲即然和董太师有了这层关系,千万不可淡了,而琰儿嫁到卫家之后,必定会发动卫家强大的人脉,为父亲赚取名声。”

    蔡邕文学水平虽高,但为人处世并不是强项,很多时侯都靠这位大女儿出主意,这时听到女儿之言,轻轻说道:“苦了琰儿!”

    “苦到不苦。”蔡琰脸上的笑意更浓了,“河东卫家怎么说也是华夏有数的世家,听说卫宁生性爱读书,受他哥哥卫觊的影响,诗文作的很好,女儿嫁过去,相夫教子,一起讨论诗文,是个好归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