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赚钱读书两不误

    第四章 赚钱读书两不误 (第2/3页)

个没有太大价格空间的产品,打价格战绝不是宁修想看到的。

    虽然出现仿制品是迟早的事,但宁修希望仿品出现的越晚越好。

    “修儿是担心这手抓饼的制作方法被人偷学了去。”

    老娘宁刘氏笑着解释道。

    宁修挠了挠头道:“还是娘懂我,一年三百贯利润也不少了。”

    宁良连连点头:“不少,当然不少了。”

    三百贯钱,宁良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一想到自己只要奋斗一年,就能赚到三百贯钱,他就跟吃了蜜似的心里甜滋滋的。

    宁刘氏欣慰的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

    手抓饼只要大卖,儿子就可以安心读书。

    富贵人家的孩子含着金汤匙出身,自然可以混吃等死快活一辈子。即便纨绔一些,家大业大也足够他们败得。

    但穷苦人家的孩子要想出头,唯有科举一条路。

    县府院、乡会殿。

    要想举业有成,就得一关关的闯过去。

    真要是能在大比中杀出重围,登天子堂,那这辈子便彻底转运了。

    跟着他爹做手抓饼蒸馒头?那有个屁前途。

    别看现在赚的多,官家真想拿捏整治宁家,有的是办法。

    有道是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

    在权力面前任何的财富都是虚无缥缈的,唯有手中握有权柄亦或是朝中有人做官,才能过的心安。

    吃完晚饭,老爹和老娘去收拾碗筷,宁修则是返回自己的房间读书。

    他是县学生员,照理说应该每日去县学点卯进学。不过万历年间的公学氛围已经大大不如明朝初年。生员们只要和教谕搞好关系,甚至可以不去县学进学而去四海游历。只要在科试时返回原籍参加考试即可。

    故而宁修不急着回县学,对他来改善家境才是当务之急。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放弃读书了,改善家境的同时也可以在家自学嘛。

    作为历史爱好者,宁修自然清楚科举在大明意味着什么。在这个八股取士的年代,一个读书人没有功名就和废人没有分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