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9.老人心事正关渠

    939.老人心事正关渠 (第1/3页)

939.老人心事正关渠

    老人可以简单解释为上了年纪的或者年龄较老的人。《左传·宣公十五年》中记载:"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史记·循吏列传》里也说:"﹝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唐人高适的《燕衔泥》诗中写道:"双燕碌碌飞入屋,屋中老人喜燕归。"宋人张孝祥的《鹧鸪天·平国弟生日》写道:"楚楚吾家千里驹,老人心事正关渠。"唐人戴叔伦的《族兄各年八十馀见招游洞》一诗也如此说:"鹤发婆娑乡里亲,相邀共看往年春。拟将儿女归来住,且是茅山见老人。"

    关于老人的界定和概念,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为60周岁以上的人群,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则认为65岁是一个分界点,中国古代曾将被说成"知天命"的50岁作为中老年人的区分点。按照古代的约定俗称,60岁被称为花甲之年,70岁被称为古稀之年,80岁被称为耄耋之年。88岁是米寿、90岁是上寿、99岁为白寿、100岁就是高寿,而108岁则是茶寿。繁体字的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我们的先人聪明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精神生活的多样性,已以及人的生命的延长,到了现代,老人的界定和概念有了新的解释。按照联合国区域划分,亚太地区把60岁以上定为老年人。我国通用标准是45-59岁之间为老年前期(中年人);60-**岁为老年期(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期(也就是长寿老人)。于是根据这个标准,有些地方对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发给适当数量的生活补贴,对80岁以上、90岁以上、100岁以上的老人则由国家发放高龄津贴。

    不过国内不同的学者对于老年人的界定和概念有着十几种不同的观点。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虽然同是花甲之人,彼此却相差悬殊:有的身体健康,有的疾病缠身;有的暮气沉沉;有的老当益壮;有的未老先衰,有的壮心不已;有的思想开朗,有的万念俱灰……这些现象都说明,显然简单的从年龄或表面现象来划分老人是很不科学,也不恰当的。关于老人的新概念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第一是根据年代年龄。欧美国家把45-**岁称为初老期,65-**岁称为老年期,90岁以上称为老寿期;我国的实际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