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成

    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成 (第1/3页)

    秋收开始,元家的产业一大部分也都停了下来,除了煤炭和石油开采工人,这些人家的田地都由元家负责雇佣人收获,不用他们出一分力一分钱,这就是在元家工作的福利了。

    贞观元年秋收,五里庄的庄稼长势很好这归根于元善提供的水车,至于其他的元善也不是很了解但是他知道今年的庄稼总体来说并不好。

    蓝田县五里乡,三里、四里、五里庄,蓝河村是蓝田县收成最好的地方,半个月之后郭县令亲自过来拉运上缴的粮食。

    “郭县令,你怎么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元善问道。

    “今年关中大汗,虽然早就有所准备可是收成还是不尽人意啊。”郭守义闷声道。

    “是啊农耕的时代百姓的生活要由老天来决定,真是不甘心啊。”元善随口嘀咕道。

    “元侍郎你说什么。”郭守义道。

    “没什么,蓝田县今年的总体收成如何。”元善问道。

    “除了五里乡这边是丰收之外,其它乡里都不好以现在的情况来看这粮食价格可能要贵上几倍。”郭守义道。

    从郭守义说的情况来看元善就能断定今年关中是很缺粮了,本来关中地区就算是过度开发大片新开发的荒地怎么能满足这么多人口的生活,加上自然灾害和不健全的水利工程都是导致大汗的原因。

    最关键的是关中区域耕地有限,多数粮食都要靠南方来调配而且长安这边都没有水路这运输消耗就不是一般的大,运输成本也非常高。

    “元适量,元家的水车可以农耕利器,不知可否在蓝田县推广下去这所需的银两待我上凑朝廷再另行商议如何。”郭守义道。

    “郭县令哪里的话,这生产水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制造一两个倒是容易,可要用在整个蓝田县那所需的数量可就多了凭借我元家工坊也要花上几年的功夫才行呢,奏请朝廷出面制造水车应该更为稳妥。”元善道。

    “元侍郎说的是啊。”郭县令道。

    什么专利在这个时代都没有,元善这么说的意思很明确是不想参与此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