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节:三策退曹

    第二百四十七节:三策退曹 (第1/3页)

    周瑜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下思绪,继续说道:“今将军掌朝廷法器,依兵戈之利,或可攻一城、略一地,

    然若欲平复天下,当以军辅政,瑜以为,将军当‘奉天子而令天下’!”

    “啊!”管彦惊呼一声,猛然站起来,脑中思绪汹涌。

    在后世中记忆里,管彦对于曹操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宁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而印象最深的一个政策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原是曹操手下一个名叫“毛玠”的谋士提出的,原话为“奉天子以令不臣”,为了刻画曹操的奸诈,褒义词“奉”也演化成了“挟”。

    在演义里,毛玠之出场了一小段看,就是赤壁之战中接替张允出任“水军副都督”。其实曹操对于毛玠评价很高: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

    周瑜所说的“奉天子而令天下”虽然字有不同,但是含义和目的是完全一样的,真的难以想象,如此经典的集团政治方针竟然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提出来的。历史中英年早逝的周瑜,除了留下“火烧赤壁”的经典之作,上天便没有给他更多的展现机会,如果管彦的到来,却看到了周瑜不仅仅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更是有着极为优秀的政治才能!

    看着管彦惊讶的样子,周瑜心中打起了鼓:是我提出的谋略有问题?还是我谋略的方向与骠骑将军的追求方向相悖?

    其实周瑜对于自己的这个想法的正确性还是有信心的周瑜怕的是自己提出的这个政策理念不符合管彦的政治方向。

    要知道,大汉虽经多难多灾,但气数尚在,“奉天子以令天下”听起来还算客气,但是实质上已经逾越了传统的“忠君”理念。周瑜之所以敢提出来,一则是因为管彦的诚恳,二则是通过揣摩管彦以往的形式风格并不像那种“迂腐”之人。本是信心满满的周瑜,被管彦的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