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河东

    第959章 河东 (第2/3页)

杂事,制定军事计划,让将领只需要去考虑,如何才能将计划落实,创造胜利。

    山川地形是死的,敌人部署却是活的,更有护军季婴亲自挑选培训了一批河东难民士人,使之复归河东,收集各处情报,再由某位在魏军中出入自如的“游士“将情报递回来,让韩信知道对手的动向。

    只是那神秘的游士究竟为谁人,连韩信也不知道。

    但以上种种,都是外围人员,有提供情报,料理杂务之责,却无知晓军情之权。

    羽翼营的最核心人员,是每人都经过层层筛选和政审,确定忠于夏公的十二名军吏,他们被称之为“参谋”。或主讲古之用兵异同,行事成败,简练兵器,刺举非法。或主行奇谲,设殊异,行无穷之变,提出一些大胆的建议。

    此时此刻,他们便在陈恢带领下,于韩信面前,讨论对河东用兵方略。

    参谋杨武如此建议:”据河东线报,魏相张耳在安邑坐镇,又使大将周叔,副将赵成、柏直各守渡口,与西河、宁秦相对,深沟高垒,运粮积甲,欲守其地。“

    现在的情况是,想要打河东,就必须渡过河去,而在哪渡,就成了关键。

    大河是天然险隘,而渡船数量有限,一次仅能送数千人过去,若顶着敌人主力强渡,前锋将遭到半渡而击,仰攻河岸必然损失惨重,若无法建立桥头基地,便无从搭建浮桥,接应后军,渡河必将功败垂成。

    而能供应数万人渡河的津渡,无非是四处:蒲坂、龙门、封陵、茅津。

    蒲坂是和平时期关中与河东往来的第一选择,但太过明显,敌人定会驻扎大兵防备,参谋们更倾向与在蒲坂设疑兵,而从他处强渡。

    “张耳见我大军集于西河,陈船欲度临晋,必帅大军至蒲坂,塞临晋。”

    “而我可乘其盛兵蒲坂至时,伏兵从夏阳龙门渡,破其偏师,袭安邑。“

    “明伐暗渡?”

    韩信点头,却又摇头,他不知道,原本的历史上,他就是靠这声东击西打赢了灭西魏之战,可现在,情势显然不同了。

    “此策虽好,但只能欺张耳、周叔,却瞒不过一个人。”

    “谁?”

    “赵将李左车。”

    韩信去年秋天,在上郡与太原的李左车有一场间接的交手,深知此人对战局十分敏感,绝不可大意——他可还记得,自己此生唯一的败仗河污点,就是轻敌半渡导致的……

    “承蒙摄政信任,韩信,绝不会有第二次失败!”

    他指着龙门渡对岸的汾**:“数月钱,赵军魏军撤离西河时,便是在龙门渡遭到董都尉伏击,吃了大亏,彼辈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