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进学之路

    第十二章 进学之路 (第1/3页)

    趁着下午得空的当儿,范铭又去了一趟村学,打算拜访一下村学中唯一的教谕龚老夫子。

    这个时代读书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没有字典也没有百度,方圆百里之内都不见得能遇见一个读书人,虽然他从小就学习国文,但毕竟不是把文言体当作自己的习惯思维方式,自学起来肯定不会那么的顺畅,如果有个老师的话无异于可以少走一大段的弯路。

    村学并非官学,但清河乡还算个富庶之地,村学由乡里资养,也因此为清河乡培养了不少识字的人才。

    按照习俗一般都要准备好四封礼数,虽然在乡农中没这么严格,但起码的意思是要到的。

    怀揣着从范秦氏手中接过那充满温情的二百文钱,范铭到张屠户家割了两条近十斤重的肉案,再弄了一袋红枣和一盒点心。路上遇见不少的村人都在用看热闹似的打量着范铭这一幅大张旗鼓的样子,“小五,你这是干啥去呢?提亲啊?那家的姑娘?”

    “呵呵,是去拜师呢?”

    “拜师?户长答应你学匠工手艺了?”

    “是啊!”这时候的拜师礼要礼数很多,要先请中人向师父说合,再择吉日设宴。写拜师贴,行拜师礼。

    拜师礼为三、六数,意为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学徒期间不付工资,师傅管吃、住及制冬夏衣各一套,反倒是读书人拜师倒没有这么严格,范铭也没有过多的解释,答应了两声继续往前迈步走去。

    “这后生崽出息咯,今后做得了窑上的大师傅也就不愁吃穿了。”

    身后传来的这些感叹声让范铭不禁有些莞尔,又回想起那个时代人心的浮躁,相比起来纯朴的农家人更值得人们的尊敬。

    这一刻正是散学的时候,学生都回家去了,村学的院落中显得空落落的,这反倒让范铭的心突然之间又变得有些惴惴不安起来,就像回到高考临考前的那一刻,激动的同时又有点心怯。

    临到快进入村学的院门之前时,仔细的从上到下检查了一遍自身的装扮,确认没有什么失礼之处之后,才买开脚步跨了进去,这个时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