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战国时期的齐威王

    第372章 战国时期的齐威王 (第1/3页)

    为了齐国的小舅子临漪,为了与姜氏以及儿女团聚,白圭离开崤山,经魏国、宋国等国,到达齐国。

    本来!他想经过韩国,与申不害见面。可由于意外原因,临时改变了行程。

    当时的齐国,不再是齐桓公的齐国,是其子的齐国。齐桓公死了,新君继任,魏国见齐国好欺负,趁着齐国国丧期间,对其发动进攻。

    其实!也是在对齐国实力的试探,对新君能力的试探。齐国要是没有实力,或者新君没有能力,国家内乱,那么!魏国与赵国、韩国联军,就可以浑水摸鱼。

    不说灭了齐国,最起码能削弱齐国的综合国力。

    魏国的魏惠王就有这么变太,跟当今社会的米国和小鬼子岛国一样,就是不希望别的国家强大。

    在这个关键时刻,白圭除了要帮助小舅子临漪外,也是非去不可的。新君上任,你一个商人是必须去试探一下虚实,看看齐国有没有发展的机会?

    特别是在这个时候,齐国新君继任,最需要帮手。要是你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将来在齐国的商业,就有发展的机会。

    白圭去齐国,并不完全是为了小舅子临漪的事,并不全是为了家事。

    齐威王,妫姓,田氏,名因齐,齐桓公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氏齐国)第四代国君。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0年在位,原为齐侯,于周显王十七年公元前352年始称齐王。

    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

    在位时期,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并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稷门外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