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军令状

    第六百三十三章 军令状 (第1/3页)

    人皆有私心,能克制私心者,已可受世人敬重。

    而抛弃私心者,可谓圣贤。

    大公无私四个字,与变革一样,说易行难。

    所以,李世民听到李沐所言,看到奏折内容的那一刻,还真有些担忧了。

    世无英雄,徒让竖子成名。

    李沐在李世民心里,无疑是有能为的。

    可这不代表着李世民会肯定李沐的执政能力。

    恰恰相反,李世民仅从此奏折中,就否定了李沐的执政能力。

    免税?

    开玩笑,盘古开天辟地以来。

    民以食为天,朝廷若不以粮食去控制庶民,还有何能力去约束?

    粮食是百姓最为首要的生存物资。

    都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由此可见人对食物的依赖。

    有粮就有军队,就有政权。

    李世民看向李沐的眼神复杂难辩。

    “咳。”房玄龄以一声干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殿下此奏,用心良苦,确是心怀黎民,为国为民之举措。”房玄龄首先肯定了李沐的出发点,然后话风一转道,“只是国库空虚,若减免农税,殿下将以何来填补这份空额?”

    房玄龄说话有水平,也很直接。

    他与李世民考虑的有些不一样。

    李世民考虑的是统治、牧民。

    在房玄龄看来,李沐若真能将减免农税的空缺填补回来,此策倒不失造福天下之举。

    一向谨慎的岑文本此时开口道:“臣以为摄政王此奏有失考虑,列朝列代,皆有减赋之事发生,或因天灾或因人祸。可效果究竟如何,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岑文本此话引得刘洎连连点头。

    连房玄龄也微微颌首表示赞同。

    确实,各朝都有过减免赋税的举措,但仅限于某些地域遭受天灾时。

    而效果有的好,有的不好。

    毕竟是人治,除了朝廷的政令之外,还要看各地官府的执政能力和官员能力。

    还有就是各地官员的清廉程度,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