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杀尉迟者李恪

    第八百三十一章 杀尉迟者李恪 (第1/3页)

    PS :感谢书友“Hugo”、“南川小人物”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从四万援兵到达之后,大散关就彻底安全了。

    倒不是说四万禁军有多么了不起的战斗力。

    而是联军的大后方,突然间乱了。

    四万禁军的到来,正好是这个局势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在许多年后,大唐史官们一直有争执。

    有的说,是蜀王李恪的临阵倒戈,扭转了西南战局。或者说,是李恪的反戈一击,彻底使得联军丧失了稳定的后方。

    也有的说,李恪只是竖起了一面旗帜,真正扭转西南战局的,是无数的民间抵抗势力,正是由于他们坚韧顽强的抵抗,积少成多、积沙成塔,才迫使联军无法对大散关发起全力总攻。

    两种说法,各有证据、各有道理。

    李恪确实在西南战场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一笔。

    在松州至大散关这一路十数州之地,民军声势逐渐壮大之际。

    李恪举兵了。

    他举兵伐唐,一万五千人离开安州东进。

    与尉迟恭部相遇之际,他却临阵倒戈,向尉迟恭部骤然发起了突击。

    迅速击溃了尉迟恭此时已经不足一万的羽林军。

    战斗结束之后,李恪收留了溃败的禁军,一日之内,李恪麾下有了二万二千人。

    此时,尉迟恭的双目圆睁,面色狰狞。

    他的眼睛直直地瞪着李恪。

    怎么抚,都不肯闭上。

    因为他正被李恪的右手拎着。

    拎得自然不是身体,而是尉迟恭的人头。

    刘范双手张着口袋,在李沐马前躬身,道:“恭喜都督,有了尉迟恭的人头,都督重新封王已无阻碍。”

    李恪将人头往口袋中一丢道:“尉迟恭的人头,只能让本都督进入朝堂,真要站稳,恐怕还须另外一个人头。”

    刘范问道:“何人?”

    李恪将手往马背上擦了擦,垂下狭长的眼睑,抿了抿他那薄薄的嘴唇道:“本都督的好弟弟,李慎。”

    ……。

    凉州。

    姑臧城。

    大唐三大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西北重镇。

    李大亮守不住甘州,只能退守凉州。

    然凉州是南下最后一道屏障,再无可退。

    既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