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推迟

    第四十二章 推迟 (第1/3页)

    呼....

    贾亦韬的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时,心中长松了一口气,神情变得坚毅起来,缓缓说道:“所以啊,孙大人,你就不要想着将人带到辽东了,相比于京师的防务,整肃三大营与禁卫军的军纪,茅元仪更应该留在京城,听朕使唤,来得更加重要。”

    此刻,孙承宗已经没有了一丁点的抵触情绪,反而很支持贾亦韬的决定,作为卫戍京师的军队,就应该是精锐中的精锐,如果再放任自流下去,那也太危险了。

    “皇上,老臣明白,相比于辽东的战事,京师的防务更加重要,这里距离边塞太近了。”

    说到这里,孙承宗话语一顿,略微犹豫了一下,转而说道:“启禀皇上,如果人手不够用的话,老臣这里还有一人,也是文武兼备,精通兵事,可堪重用。”

    贾亦韬当然知道这个人是谁,明末有名的儒将孙元化,但却拒绝了。

    “算了,不用了,只是整肃军纪,用不了那么多人。而且,此去辽东,鞑子彪悍,你还需要一些得力的助手,如果留在京城,就有些浪费了。”

    “是,皇上....”

    很显然,虽然嘴上这样说,但孙承宗心里还是有一些不舍,不愿意将孙元化留在京城,听到贾亦韬之言,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有一种庆幸之感。

    相比于整肃三大营与禁卫军的军纪,孙承宗所不知道的是,贾亦韬之所以将茅元仪留在京城,还有另一层意思,为大明帝国培养更多的名将做准备。

    这一刻,贾亦韬有一种身心舒泰的感觉,从未有过的放松,回想崇祯皇帝登上皇位之后,在位的十七年,不像是一个皇帝,更像是一个救火队的指挥员,而那些武将就是救火队员,四处灭火,在镇压起义军与抵御建奴循环往复。

    现在好了,自己成为了崇祯皇帝朱由检,现在就打破这个魔咒,改变历史,使得大明军不再陷入循环往复的死胡同之中。

    相比而言,抵御外敌,对于现在的大明王朝来讲,攘外必先安内更加的实际,来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