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宋献策的折服

    第一百一十一章 宋献策的折服 (第2/3页)

若有若无的异样气息,每个人心里回想着崇祯刚刚的那一番言语之时,早已翻起了海浪。

    宋献策那紧张的心情之下,掩藏着一颗兴奋之意,对于自己的诸多建议,刻意引导,皇上虽然没有明言表态,没有任何的言语肯定,但这段时间的一连串行动,从福王朱常洛,再到这唐王朱硕熿,一切都在表明,皇上真得准备动手了,进行削藩,正好契合自己的观点。

    看着崇祯那年轻的面孔,稚气未脱,宋献策心中暗喜的同时,不禁一阵狐疑,这真的是一位年仅十七岁的少年帝王吗?

    虽未亲身经历过崇祯肃清魏党,虽然没有亲眼看到崇祯如何与魏忠贤争锋,但这些日子的接触,言语之间的攀谈,使得宋献策对这位少年帝王十分的钦佩,心生折服。

    心性极为沉稳,手段很是老练,要么不出手,一旦出手,必是凌厉一击,一击必中,直至要害,绝不拖泥带水。

    很显然,宋献策心里很清楚,藩王之害,众多周知,如何的迫在眉睫,如何的亟待解决,眼前的这位年轻帝王,心里也很清楚,并且,已经付诸于实际行动。

    真正让宋献策佩服的是,这位年轻的帝王就能够按耐住性子,伺机而动,从不在言语上为人诟病,不漏痕迹地就将事情办妥了,处理的堪称完美。

    比如福王,宋献策相信,凭着福王父子俩的那些累累恶行,只要将那些证据摆在百官与皇室宗亲的面前,昭告于天下,绝对能够堵住那些人的嘴。

    民意不可违,谁也不愿意犯众怒,成为老百姓口诛笔伐的对象。

    众口铄金,不外如此!

    最令宋献策钦佩与欣赏的是,这位年轻的少年帝王,不仅仅是极为重视能干之臣,胸中还自有沟壑,处理事情极为新奇,出人意料之时,往往能够一举多得。

    没收福王的那些田地,不再是将其赏给皇室宗亲、亲近之人或者文臣武将,而是将其以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