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机会

    第二百七十七章 机会 (第2/3页)

败,明军之所以疲于奔命于后金与剿匪之间,满负荷地两面作战,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在于西北的连年大旱,还不断向中原蔓延,才会使得农民起义军越剿越多。

    现在好了,西北的旱灾得到了有效的救治,越来越多的百姓不在流离失所,得到一定的安抚,日子越来越稳定,这就等于掐断了民乱的根源所在,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大规模民乱。

    因此,在这一瞬间,崇祯又有了新的想法,徐光启是时候调回京城了,主抓大明的科学发展,负责皇家科学院的一干事宜。

    当然,所谓的皇家科学院还未成立。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崇祯准备,将自己所了解的现代科学知识,尽可能地引进到这个时代,尽可能地促进明朝时的科学发展,从而转化为大明国力的优势。

    确切的来说,是大明军队的优势。

    很显然,即便身为文科生的“崇祯”,引进的现代科学知识有限,但只要展露那么一点,也能引起跨时代的进步。

    比如,蒸汽机的概念,大概原理,电磁学的相互转化,等等....

    不管是蒸汽机,还是电力的应用,就算是最为原始、效力最为底下的那种,但也会对这个时代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将会为工业革命的到来,铺下坚定的基础。

    最为关键的是,随着蒸汽机的出现,随着电力的应用,整个社会的效率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军事与经济方面,更是将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自然而然地,对于小冰河时期的加剧,大面积爆发,延伸到山西、河南、山东等地,朝廷将会有更多的赈灾手段,挖河造渠,兴修水利,等等,效率绝对会增加数倍。

    毕竟,电力的应用,意味着大型机械的应运而生。

    这个时候,高家三兄妹跟在队伍的稍靠后的位置,不停地打量着队伍的前后左右,神色很是复杂,忌惮之中,又蕴含着几分莫名的兴奋,尤其是最为年轻的高一功,更是唏嘘不已,但还是尽可能地压低着声音,唯有三人能够清晰地听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