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三)

    第三百四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三) (第2/3页)

花去了数百两白银,若是再这样打下去,持续个三两个月,刚刚缓解的大明财政,非得被打穷不可,还好没有两线作战,西南的平叛已经结束。”

    自语之间,崇祯已经看完了毕自严递送来的折子,脸上那是满满的感慨之意,转而看向面前的孙元化,颇为不解的问道:“孙爱卿,朕真是弄不明白了,战争是这么的烧钱,几乎可以拖垮一国的财政,那些游牧民族为何还那么的嗜战?难道关外的天灾就那么严重,年年都让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不得不侵略?”

    很显然,这番话更像是崇祯的一时感慨,并不是他不知道其中的因由。

    “皇上,那些游牧民族,之所以好战成性,经常骚扰我朝边境,关外的天灾只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他们贪婪非常,不善耕作,不懂得储藏粮食。”

    “当然,大部分的原因还是在于,每每侵略我朝的边境,烧杀抢掠之下,他们都是收获颇丰,远比耕耘劳作来得简单,来得更加容易。”

    “不像咱们大明,每每发动一场战争,都是打得保卫战,乃是仁义之师,很少像那些游牧民族恶意劫掠,大多数的情况下,还是针对于对方的军人,鲜有祸及对方的子民,而不是侵略。”

    “如此一来,相比之下,朝廷发动的战争,都是国家的财政在支持,当然是越打越穷,丰收年还好一些,若是遇到灾旱年,就非常不同了。”

    “因此,相比于那些游牧民族的以战养战,通过战争获得财富,时间越久,朝廷的处境就越发不妙,根本就拖不起,尤其是这样的天灾之年。”

    崇祯微微蹙眉,故作一副生气的模样,冷漠的问道:“你的意思是说,朕不该发动这场战争,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候,朝廷正处于抗旱救灾的艰难时刻?”

    “不不,皇上,末将不是这个意思....”

    孙元化心中一紧,连连摆手,立即予以否认的同时,更是进而做出了解释。

    “收复辽东失地,驱离与削弱建奴,乃是几代皇帝的夙愿,皇上这样做,趁此绝佳时机,一举收复辽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