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五)

    第三百五十一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五) (第2/3页)

,数量少,行踪不易察觉,大明的财政也支撑不了多久,尤其是现在这种多事之秋。

    因此,民兵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可以保护村落的安全,如果山贼或鞑子多的话,只要坚持那么一会儿,附近的明军就会来援,将其一网打尽!

    要是少的话,民兵自己就能解决。

    毕竟,和传统意义上的乡勇或团练不同,民兵不仅有朝廷装备的兵器,刀剑这些东西,还有火器加持,对付一般的、小股的山贼土匪还是没有问题。

    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时,不等孙元化做出回应,崇祯进而徐徐地说道:“这些村落的民兵,具有官方的性质,朝廷为他们派发兵器,还会予以一定数量的火器。”

    “而且,每隔一段时间,朝廷还会对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操练,加强他们的军事素养,却不会给他们军饷。”

    对于最后一点,民兵没有军饷,孙元化也能明白,民兵虽然带着一个“兵”字,有着朝廷的认可,但却不是真正的军队,更像是一村的乡勇或团练,专门维护本村的治安,抵御山贼土匪来袭。

    因此,没有正式的编制,当然也就没有相应的粮饷了。

    而且,这些民兵,不像那些边兵,有着诸多的束缚,他们要宽松自由得多,唯有山贼土匪来犯之时,才是一个兵,并不影响日常的生活。

    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孙元化的脸上现出淡淡的忧色,不无提醒的说道:“皇上,你看,眼看着就要进入夏末了,相比于中原,辽东的天气要寒冷的多,更加的恶劣,若是这些灾民迁移到辽东,没有一个住的地方,恐怕他们很难生存下去。”

    “说得不错,孙爱卿,确实如此....”

    崇祯听得微微点头,附和了一句,但却没有多少的担心之意,紧接着继续说道:“不过,这个事情很好解决,此次出兵辽东,与建奴交战,袁可立他们应该会缴获不少的毛毡,完全可以作为这些灾民之用,在他们建立家园之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