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八)

    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八) (第2/3页)

    最为关键的一点,也是崇祯最为放心的是,新军如此好的氛围之内,对于大明的忠诚度极高,自然而然地,就算祖家的那些年轻子弟位居要职,也很难威胁到朝廷对军队的控制。

    毕竟,新军与祖大寿所统帅的军队有着本质性的不同,后者不仅是自己招募的,由自己家族出资,偿付粮饷,主要还是在于,这样的军队的组成成份,绝大多数都是由家丁家奴构成。

    自然而然地,他们对于大明的忠心度,要淡然得多。

    换而言之,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随着那些祖家年轻子弟的离开,转投新军,自然而然地,像祖大寿这样的辽东将领,所统帅的军队,就会空出许多职位,朝廷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安插人手进去,渐渐回笼军权。

    恍惚间,孙元化有一丝明悟,不禁联想到了东南的郑家军,为了解除这个地方势力,给朝廷带来的隐患,皇上也是采取的相似手段。

    也是在一定的条件之下,朝廷在地方占据着相当的优势,或明或暗的逼迫对方自我削弱的军事影响,形成那么一股气氛,逼迫他们不得不自我解除武装,军队渐渐交给朝廷控制。

    两者不同的是,皇上在辽东做得更加明显,更加的强势,使得祖大寿这样的辽东将领不得不服软,不得不放低姿态。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异,不同的对待,因由不言自明,朝廷在辽东更加占据优势,条件更加的成熟,不像东南那么形势复杂,当地不仅有山贼土匪和郑芝龙这样的地方势力,外面还有洋人虎视眈眈,而开放部分海港又是那么的迫在眉睫,需要郑家水师保卫大明的海疆。

    自然而然地,为了避免削弱战斗力,保证郑家水师的完整性,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而像祖大寿这样的辽东将领,所统帅的军队,随时都能够由其他军队所代替,并非那么不可或缺。

    脑海里快速闪过这些念头之后,孙元化直直地看着崇祯,神色愈发的郑重,崇祯的话音刚落不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面有犹疑之色,紧跟着,缓缓开口了。

    “皇上,以微臣之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