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巨大的贸易顺差

    第五百一十二章 巨大的贸易顺差 (第1/3页)

    这个时候,随着诸多的历史信息涌入脑海之中,崇祯反而没有那么担心了,脸上的凝重之色也在渐渐变淡,变得畅快起来,看得毕自严为之一愣,有一些发呆,更多的还是好奇与疑惑。

    尤其是崇祯的嘴角微微上扬,闪现出的那一抹笑意,更是让毕自严惊异不定。

    经过一年多的推行,大明宝钞已经在绝大多数地区取代了白银,作为百姓日常的支付手段,更是朝廷诸多政策的纽带,联系着许多的重要决策。

    难以想象,一旦大明宝钞的纸币政策为之崩溃,那将是什么样的后果?

    此刻,想到这些的毕自严,心存疑惑之下,忍不住地暗自猜测,究竟是为何,皇上会有这样的表情,让他怎么的宽心,一点也不顾虑宝钞的因由,随时都有可能崩盘?

    然而,相比于毕自严的疑虑重重,崇祯心里想得却是另一件事情。

    在这个时代,在现在这个世界之上,没有人比他“崇祯”更清楚,明朝中后期,尤其是明末的时候,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在中国,随着海上贸易的越来越繁盛,随着世界各国对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趋之若鹜,大量的白银涌入中国,使得欧洲各国都产生了恐慌情绪。

    深深的担忧,一旦本国的白银过少,将会发生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国内的民生经济将会被破坏,商业也会为之大幅度倒退。

    不难想象,欧洲的商品在中国卖不出去,却要采购大量的生丝、丝织品、天鹅绒、绫绢、绸缎、棉布、麻织品等等,自然而然地,白银也就只有输出而没有输入,只会越来越少。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说,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来往于世界各国,商船停靠五大洲,这一切的一切,反而成就了中国,使得中国成为了最终的受益者,为中国的日用消费品获得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毕竟,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得白银几乎没有外流的可能,近乎于只有输出,就像是鸦片战争之前的清朝,中国对外的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