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买布 & 不是他

    第二百三十九章 买布 & 不是他 (第1/3页)

    “你的代号,白熊。”

    “白熊?”

    “对,组织要求你利用现在的身份蛰伏,日后在最危机的时刻成为撕破敌人防线的利器。”

    “明白。”

    “蛰伏期间,你的工作是和钱清照来往,弄清她在身上隐藏的秘密。”

    “是。”

    “呼叫你苏醒的暗号是百尺春光,每天早晨九点一次,连说三天。”

    “明白。”

    和鲍广财分手后,曾云峰化妆成一个卖布头、卖针线荷包的老头,在宋凯的带领下去了郭家庄。

    郭家庄,五六十户人家,三百多人口,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庄前河水潺潺,庄后青山横亘,风水上是个好地方。

    几百口人主要靠河边的农田为生,间或河里捕鱼,或在村庄后面的山里打鸟猎兔抓獾,去城里卖钱换点日用品。

    宋凯和曾云峰到的时候,妇女主任郭巧珍已经等在距离庄口三里外的小树林里。

    “郭主任,这位是老曾同志。”

    “老曾,这位是郭庄乡妇女主任郭同志。”

    宋凯居中相互介绍。

    “郭主任辛苦你了。”老曾伸出手。

    “老曾同志你太客气了,我先简单给你介绍一下情况,前两天来的那几个人去的郭午阳家,是本地人,已经在这里居住十几年了,上辈人买了附近几块地,是个地主,不过为人不算刻薄奸诈,过得去。他家有个儿子在北平,听说是在政府里面工作,平常不怎么回来,隔几个月往家里寄封信,寄点钱。”郭巧珍个性开朗,快人快语,没等曾云峰开口,就把郭午阳家的情况介绍了一遍。

    “最近一段时间他家里有没有来外人?”曾云峰打听。

    “外人?没见过,他家十来口人,还是十几个长工、老妈子、丫头,最近一段时间没有什么反常的事发生的。就是前几天来的那几个人,进了他家后很少出来,我们的同志曾经找机会问过,郭午阳说是儿子从北平给他们送来的中药材,都是从东三省买的,很珍贵,所以路上押运的人多了一些。”郭巧珍的警惕性很高,赤坂他们一到郭家庄,立刻安排人手去查。

    “郭主任,老曾想要在郭午阳家辨认一个人,年纪二十四五左右,个头跟我这么高,长得挺精神,他家里有没有这个一个年轻小伙子?”宋凯跟郭巧珍见过几次,相对来说更熟悉、随便一些。

    “郭午阳自己家的男人除了小一辈的,最小的也都有三四十了,长工里面有四个男的,一个五十多,一个将近四十,剩下两个都是二十多,个头都跟你差不多,也都挺精神的,两个都姓郭,就是不知道有没有你说的那个。”郭巧珍对庄里每家情况如数家珍,说的一清二楚。

    “只能把这两个人都看一遍才能确定了。”曾云峰这趟不能白来,他必须把夜色的怀疑是否属实落实到位。

    “没问题,我们有个同志也是年轻小伙子,和郭午阳家两个年轻人关系都不错,叫他想办法把那两个人叫出来,让老曾同志辨认一下就行。你们先在这里歇一会,我回去布置一下,半个钟头后我再来这里接你们。”

    “辛苦你了,郭主任。”曾云锋憨厚笑道。

    “见外了不是,你们等着啊。”郭巧珍挥挥手,风风火火的走出小树林。

    半个钟头过后,郭巧珍按时回到小树林,热情的招呼:“等着急了吧?咱们走吧,庄里已经安排好了,等老曾挑着担子走到郭午阳家附近吆喝时,我们的同志出来给他媳妇买块做衣服的花布,老曾顺便就可以辨认一下两个人了。”

    “做衣服的花布?郭主任,我先拿出几块你给我指点一下,这戏也要演的像才行。”曾云峰从装布的箩筐里面拿出一摞子。

    这些布是鲍广财蛰伏前最后一次替他准备的,除了几块次品锦缎之外,其他都是各色棉布。

    郭巧珍接过来大体看看尺寸,从中抽出四五种,递给曾云峰:“这几样长短、花色都行,我们那个同志穿蓝色衣服,头发专门剃了光头,很好认。”

    “行,你这么一说,我心里有数了,走吧。”曾云峰挑起担子,跟在郭巧珍后面。

    出了小树林,他拉开郭巧珍百十米的距离,宋凯又拉开他百十米的距离,三人一个跟着一个朝庄子里面走。

    郭巧珍停在路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