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要杀蔡邕

    第32章,要杀蔡邕 (第2/3页)

下来,在赵云焦急的等待下,太史慈总算是回来了,一看太史慈的脸上的表情,赵云便心头一沉。

    太史慈脸色凝重,一点笑容都没有,心里像是压了一块千斤巨石一样,进屋之后,连连叹气“怕是难有回旋的余地,不少朝臣都替蔡中郎求情,但是王允一概拒绝,这次怕是铁了心要处死蔡中郎。”

    幸好蔡琰在另外一间屋里,赵云冲太史慈打了一个手势,带着刘和齐周一起来到外面的走廊,哪知,他们前脚刚出来,蔡琰也跟了出来。

    “究竟是因何而起?”赵云忙询问,因为赵云的关系,董卓死在了迁都途中,他心中纳闷,难道蔡邕的死,还跟原来的剧情一样吗?不应该啊。董卓已经死了很长时间了,蔡邕要是吊祭他的尸体的话,要杀也应该早就死了。

    太史慈又叹了口气“事情是这样的,董卓死后,王允曾找他谈过一次话,谈到董卓的时候,蔡中郎连连叹气,脸上露出了几分不忍的神色,就因为这,王允就对王允生出了怨恨,也因此,招来了杀身之祸,王允断定蔡邕是在为董卓鸣不平,而且是出于感怀私恩而不顾公义的鸣不平,董卓被杀,普天同庆,蔡邕大人居然在这个时候替董卓叫屈抱怨,在王允看来,简直是大不敬之罪,同情国贼,即是反贼,王允勃然大怒,要拿蔡邕杀一儆百,警示世人。”

    王允当时勃然大怒,厉声训斥蔡邕“董卓国之大贼,几乎倾覆汉室。君为王臣,当宜同仇敌忾,竟然怀其私恩,忘却大节!今上天诛灭罪人,汝反表伤痛,岂不共为逆党?”

    就因为这句话,蔡邕当场被抓起来投进大牢。

    之所以一直没杀,一是刚刚迁都,诸事繁忙,朝局尚不稳定,二来文武百官苦苦相劝,王允也不好直接将蔡邕杀掉,所以便拖到了现在。

    太史慈顿了一下,又说道“这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就算蔡邕有罪,也不应该被杀头,那王允自从来到长安后,不少人暗地里纷纷议论,说他好像变了一个人。”

    “哦?”赵云恍然顿悟,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