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三更已至

    第九章 三更已至 (第1/3页)

    房内,几个太监宫女合力把宽大的房间点亮。

    “你们下去吧!”

    光绪慢悠悠的开口道,众人闻言,恭声而退。

    “吱~”

    大门缓缓关上,宽大的房间内显得有些孤单。

    光绪看了一眼门外,见没什么动静后。

    这才从怀中拿出一本书来,书名写着《海国图志》。

    这本书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魏源根据林则徐的《四州志》为基,融合了外国资料而编写完成。

    这本书可以说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了,光绪自然也是想通过这本书来更好的去了解这个时代。

    这本书虽然意义颇深,但此时清政府主流思想是抵抗这本书的。

    尤其在宫廷中,慈禧更是反对光绪看这种明显的西化文章。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因为自己早前托付给翁同龢,特地去民间购买塞入怀中偷偷带进来的。

    光绪轻轻翻开海国图志,映入眼帘的则是它的原叙了。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州志》。在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

    光绪越看越入迷,一旁蜡烛上的活跃见此似乎十分开心。火焰在蜡烛上纷纷起舞,随着一太监把窗关上而静止下来。

    光绪皱了皱眉头,只见书中地图把清朝介于世界中间。

    在中国古代,受认识自然水平的限制,人们想象在中国的四周是大海环绕,误认为中国位于中心,其他的国家都在海外。这种观念在古代中国人的头脑中早已根深蒂固,直到明朝末年,外国传教士利玛窦带来了世界地图,中国人才知道中国不过处于世界的一隅而非世界的中心。当时,即便认可了利玛窦世界地图的人,也对偏于全图一隅的画法心理上不能认同,利玛窦因而也不得不改绘他的世界地图,将中国置于地图的中央。魏源虽然了解世界各国的分布,但在他的意识里,世界仍然是以中国为中心的。

    可见,作为新思想倡导者的魏源,虽然对中国以外的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没有摆脱中国中心观念的影响。

    光绪默然,或许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自己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