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游街示众

    第九十八章:游街示众 (第2/3页)

众,从开阳门出,从耗门入,再绕城内街巷一周……开阳门外,便是太学啊。”

    “唔。”卢植神色凝重地点点头,欲言又止。

    良久,他对羊续说道:“羊公莫要干预,听命行事即可。”

    听到这话,羊续没好气地说道:“王芬谋反作乱,证据确凿,我亦羞愤于其共为朝臣,岂会为他求情?只是可怜其家人……陈逸亦是,我敬仲举公(陈蕃)正直忠诚,常惋惜他遭奸人所害,可此番其子所为,我所不耻也!”

    顿了顿,他说出了心中的想法:“可陛下此举,分明是要趁机打压太学、打压士人,我恐宦官见机挑唆,再开党锢。”

    卢植摇头宽慰道:“此事公大可放心,只要史侯不答应,张让、赵忠等人决计不敢,至于孙璋等人,自有张让、赵忠去对付。史侯乃聪慧幼君,他憎恶的是那些相互标榜的清谈之士,并非公等实干能臣。”

    在卢植的印象中,最初世人公认的尊称就只有‘三君’与‘八俊’。

    三君即当时已故的窦武、刘淑(非灵帝祖父)、陈蕃,而八俊,或者说‘八儁’,则是指李膺﹑荀昱﹑张俭、赵典等八人,这八人皆为人正直,在与宦官的抗争中被害,得此名声也算是实至名归。

    然而在此之后,各地士人相互标榜就逐渐形成了风气,陆续有八顾、八及、八厨,与之相应的,以太学前领袖郭泰(非白波军首领)、贾彪为首,太学生们抨击朝政、褒贬朝臣,或许他们的初衷一开始是好的,可闹到最后,竟弄到公卿以下都惧贬议而不敢登太学之府,可见这股风气已经逐渐变了味。

    于是,党锢爆发。

    想到这里,卢植亦不禁摇头叹息,旋即对羊续道:“若真事有万一,陛下再起党锢之心,你我向史侯说项,请史侯出面劝阻即可。”

    “善。”羊续点头附和。

    某位史侯,对他们而言也可谓是莫大的底气。

    次日,卫尉杨彪提栗攀、耿武、闵纯、李历、程涣、沮授、司马朗、董昭、沮授、麹义等人至府堂,命众人做文举证王芬。

    骠骑将军董重带着族弟董承在旁监督。

    平心而论,此次董重的功劳远不及刘虞与公孙瓒,但因为种种原因,他竟也被提名封侯,这下董重可得意了,以负伤为荣出现在卫尉府,厉声恐吓栗攀、耿武、闵纯、李历、程涣等人。

    栗攀、耿武、闵纯、李历、程涣等人为了活命,遂在董重的授予下将王芬谋反之事添油加醋,在各自的举证檄文中加入了不少莫须有的事,比如,称王芬早就不臣之心,勾结沛国富豪周旌蓄养私军,又多在冀州邀买人心,图谋不轨。

    就连司马朗,亦在董重的恐吓下写了一些违背本心的事。

    杨彪在旁看得直摇头,却不敢说什么,毕竟王芬叛乱乃是事实,再者,这董重分明就是受灵帝之命前来。

    所有人中,唯独沮授与麹义不惧董重恐吓,毕竟他俩一个被史侯看中,一个被史侯的师兄公孙瓒看中,纵使董重也拿二人没办法。

    与所有人都不同,沮授客观地描述了王芬的行为,既不避王芬‘行兵谏’的事实,也不避王芬在冀州的功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