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截杀

    第66章 截杀 (第1/3页)

    日上三杆,微微带着寒意的春风,吹来,神清气爽。

    一队人马缓缓的顺着滕县到邳州兰陵县的官道上,浩浩荡荡一万余人马。虽然行军较快,神色疲惫,可是每一个人的脸上都闪耀着饱满的精神头。

    看着那两边田地东一块西一块的杂乱无章麦地,零散的分布在荒草地的中间,显得有些孤单。这一片田地本来应该是成片的墨绿麦苗才是。

    两个行走在一起,扛着削尖木棍的老人家,看着这道路两边大片大片的荒地,看着那远处荒废的村落房屋,眼中双眼发涩。

    一位左边一位老人家,指着不远处的那块田地,长叹了一口气道:“那块地是我家的!我还记得几年前,那块地一亩收了三百六十七斤又三两,把老汉我笑的下巴都脱臼了,还是找了大夫给正回来的,疼得我眼泪两颗两颗的掉啊!”

    “是啊!那年咱们都是大丰收,就你旁边那一块地,我家的,一亩也收上来了三百五十斤又七两,你还挑头,请了戏班来答谢土地爷!”右边的那个老头子,也是满眼回忆的说道。

    “是啊!那年你三孙子落地,村里大伙儿都说你三孙子好福气,生在丰年,长大了肯定有出息!”左边的老头子,看了看右边的老头子,满是遗憾的道。

    右边的老头子听了,仰头望了望天,不让眼眶中的泪水落下来,两个字从老头子快要掉光的牙缝里面挤了出来——“金狗!”

    一路上走着走着,许许多多的军士、老人、妇人,眼中都闪烁着泪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大圣的那首《春望》都不足以描写出此时的情景。要说应景那首《十五从军行》才能是最为贴切,只不过意境不太恰当。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大概这就是远处那一个个残破村落的真实写照吧!

    到得日头偏西,大伙儿们啃了两个饼子,算是充饥,要晚上安营扎寨才会做饭食,但是这也是食物准备充分,算是很好的情况了,一路上小山丘陵连绵起伏,好容易才走到一处平原地带,大伙儿都来了精神,争取平地走的快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