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煮熟的鸭子飞了

    第309章 煮熟的鸭子飞了 (第2/3页)

寇交战中缴获倭寇火枪,随后改进仿制的,戚继光的步兵40%装备了这种枪。但是到了满清,清军对火器带有某种抵触情绪,到鸦片战争,使用鸟枪的中国军队,反而降到了20%。(其实以总人数来说,倒不能说下降,可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清政府对军力衰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虎蹲炮

    戚家军装备的火炮.为了便于射击,把炮摆成一个固定的姿势,很像猛虎蹲坐的样子,故得名。适于在山岳、森林和水田等有碍大炮机动性的战斗地域。      虎蹲炮创制于明朝嘉靖年间,明中叶我国东南山区倭患猖獗,在与倭寇的斗争中,由于水田里沟渠纵横,地形复杂,兵器家们根据实际需要创制了虎蹲炮。

    猛火油柜--(宋)

    中国古代最早的喷火器。猛火油即石油。约在西汉末年,中国发现并使用了石油。南北朝以后,石油被用于战争中的火攻。到北宋初年,火药用于军事后,军队装备了一种构造更完善的喷火器——“猛火油柜”。据《武经总要》记载,它以猛火油为燃料,用熟铜为柜,下有4脚,上有4个铜管,管上横置唧筒,与油柜相通,每次注油1.5千克左右。唧筒前部装有“火楼”,内盛引火药。发射时,用烧红的烙锥点燃“火楼”中的引火药,然后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柜中压缩空气,使猛火洞经过“火楼”喷出时,遇热点燃,成烈焰,用以烧伤敌人和焚毁战具,或在水战时焚烧浮桥、战舰。还有一种用于守城战和水战的小型喷火器,用铜葫芦代替油柜,以便于携带、移动。

    一窝蜂火箭炮

    这是古代的喀秋莎火箭炮,一具发射器中带有多发火箭弹。这种武器曾经在军事博物馆有展出。      明代《武备志》对一窝蜂有较详细地介绍,当时的规格有多种,从3连发的神机箭,到100连发的百虎齐奔,都属于这个范畴。射程300米,连发火箭弥补了普通火箭弹道不稳定的弱点。

    震天雷---(宋)

    北宋后期发展的火药武器,身粗口小内盛火药,外壳以生铁包裹,上安引信,使用时根据目标远近,决定引线的长短。引爆后能将生铁外壳炸成碎片,并打穿铁甲。      震天雷有两种,一种是用火点燃,用时由投石机发射,射至远处爆炸;另一种是用火点燃,就地爆炸,比如守城时从城墙上向下面投掷,效果相当于今日之手榴弹。      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宋朝在攻灭南唐时使用了“火炮”。这是一种使用可燃烧弹丸的投石机。北宋政府在建康府(今江苏南京)、江陵府(今湖北江陵)等城市建立了火药制坊,制造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宋敏求在《东京记》载,京城开封有制造火药的工厂,叫“火药窑子作”。这时的弹丸已可爆炸,声如霹雳,故称之“霹雳炮”。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围攻汴京,李纲在守城时曾用霹雳炮击退金兵,“夜发霹雳炮以击贼,军皆惊呼”。      《金史》载,金天兴元年(1232年),赤盏合喜守汴京时,“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

    十眼铳

    明代试验性连发武器,类似于半自动步枪,10节铜质炮身,口径10厘米,每节一发,可以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