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形式转变

    第391章 形式转变 (第3/3页)

土地、也没有绿肥沃土,产量并不会高到哪去。”

    “有了足够的粮食养活人口,鞑靼的实力十几年后便能换肤。将来又是一场祸事!让保国公退下也好,京师就该少一些自私自利之辈。”南京兵部尚书陈寿瓮声瓮气地说。

    陈寿对军机处不满。

    南京百姓遭了水灾,他调动士兵救援百姓有什么错!偏偏军机处的人见不得南京绕开他们行事,想要扳倒他,更改祖制想要让南京兵部听命于军机处。

    永乐帝迁都京师的同时,在南京留下了一套小朝廷,是为了给大明留下火种以防万一。

    军机处成立短短几年,军机处大臣就想让天下军队听命于他们。在陈寿看来,这是大逆不道之举。等陛下返京途经南京,他要面奏陛下,给军机处的人上上眼药。

    南京的官员和勋贵们达成共识,他们决定站在太子一边。江南被太子打压的奄奄一息,再不投靠就没机会了。他们眼睁睁看着北方商路被云南、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商人瓜分,不能再把海路拱手让人。

    何况太子手中的农学院掌握的技术,连鞑靼都想分一杯羹。

    铁板一块的官员,先在南京有了缺口。

    南京六部的权力远不如京师。派驻南京的官员大多只等养老。此外京师官员也会把政敌一方的人派到南京任职。比方说新科状元康海等人。

    可南京六部也是有一定实权的。南京所在的南直隶十五个府及三个直隶州,都是属于南京六部管辖,不接受京师六部管控。

    比方说南京吏部,负责南直隶官员六年一度的京察,京师吏部都不得干预。南京吏部尚书王华是王守仁的父亲。朱寿整了不少江南任职的官员,少不了王华的帮忙。

    王鏊提出吴县进行田赋试运行,也经过南京六部同意的。

    他们除了为江南争取未来的海路,还因为刘大夏辞官后朝廷空出来位置。

    朱寿以弘治帝不在京为借口,拖延官员的任命。空出来官职有军机处大臣、兵部尚书、都指挥使、指挥同知、布政司、按察使、郎中等。足能让人飞蛾扑火。

    人多官位少,容易引发利益纠纷。挡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官员们永远不可能真的抱成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