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老臣想致仕回家

    第512章 老臣想致仕回家 (第1/3页)

    朱寿一直认为大明军队中后期干不过起义军,最大的原因是‘武官承袭’的制度。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可不代表儿子打洞的手艺比老子好。

    去年的武考很能说明问题。九边等边防重地承袭父辈官职的武官们还算好,常年受鞑靼的威胁,手上的功夫和战场的指挥都过得去。

    辽东参与了走私案的武官们,大都真才实学。所以朱寿才会让他们去铸币厂做苦力赎罪。换成是内省的武官们犯事,朱寿绝对杀一窝,让他们给有才干的人腾地方。

    军校招生特意指明:不看家世、不重官职,只看能力。朱寿在官员中的名声不好。但在军中尤其是底层士兵中,很是受追捧。引得各地卫所的有志青年纷纷来京报名。

    “仇钺、冯祯……哟,连三奇和尚周友都来报名了。”朱寿从东厂送来的军校首批学员名单中,看到了不少历史上留下痕迹的名字。

    “嗯?彭泽?徽州知府?”朱寿让东厂发电报询问军机处,“为何有文官被录取?”

    历史上,彭泽是继马文升之后的又一位能打仗的兵部尚书。可朱寿要求文武分离。除兵部有文武混杂之外,文官和武官的权限已然分明。

    进士出身的彭泽如今任职知府,就不应该参加军校。一旦参加军校,以后只能担任武职了。

    很快收到军机处的回电:彭泽已辞官,以平民的身份报名。

    “陛下,是否要东厂深入调查?”

    朱寿想了想,笑着摇头道,“算了。甭管是彭泽本人的选择,还是文官们不舍得放弃兵部尚书一职,只要在规则之内,不必多管。”

    他想要抬举武官,让文武并驾齐驱。兵部尚书最好能有武官担任。可文官们好像不想轻易放权。

    反正他唯才是举。彭泽若表现出色,和原历史一样,成为兵部尚书也不是不可。

    前方有座驿站,府军前卫指挥使江彬已经等在此处。

    “参见陛下。”江彬躬身行礼。江彬没有和朱寿到山东,而是去了东北一趟。

    朱寿屏退左右,让谷大用在外头守着。

    “东北局势如何?”

    “大致与武靖伯描述的相当。”

    “东西呢?”

    “已经交给西厂秘密押解进京。”

    “消息可曾泄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