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9章 难民入西北

    第0619章 难民入西北 (第2/3页)

上人家就怪了。

    这半个月,彭湃不在杨七身边的时候,就待在如梦的长乐坊。

    据说,如今长乐坊里,已经有彭湃的专座了。

    还说什么提如梦心疼的话。

    如梦那个黑心的丫头,把大同府发行的第一批的金银铜币,收了足足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这丫头是真的富得流油,就算是赔钱了,也不会伤筋动骨。

    ……

    彭湃找到了如梦以后,就把杨七告诫他的话,悄悄的告诉了如梦。

    如梦在得知了此事以后,就立马开始把手里囤积的金银铜币抛了出去。

    一大批的金银铜币流入到了市场内,自然遭到了一阵疯抢。

    但是抢到了最后,许多人都感觉出了不对劲。

    毕竟,如梦手里囤积的金银铜币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嗅觉灵敏的商人,感受到了这件事中间的不正常。

    于是乎,很多人也开始往外抛。

    一时间,南钱的价格一降再降。

    最终降到了一个相对平稳的价格上。

    当然了,也有一些心有不甘想趁机多赚一点的。

    他们不仅没有抛钱,还趁机再收拢了一批。

    ……

    霜降的时候。

    第二批的南钱开始正式发行。

    有第一批南钱的火热做铺垫,第二批南钱的发行进展的很顺利。

    有商人又开始借机囤了一些。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不对劲。

    因为他们发现,南国钱行的南钱,并没有在当天就兑换完。

    此后一连十天,一直都在兑换。

    那些借机准备学人家赚一笔的商人们,一瞬间赔的惨不忍睹。

    大同府城的死亡人数,也随着这一波血亏的出现,开始增高。

    奸商们是赔是赚,杨七并不在意。

    只要百姓们没吃亏就行。

    毕竟,做生意靠的就是眼力和嗅觉。

    赔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杨七在意的唯有他治下的百姓。

    ……

    入冬的这天,一大早杨七就起了床。

    在曹琳伺候下穿戴整齐了以后。

    杨七领着彭湃前往了大同府边陲。

    快马疾驰了一路,入眼的是一片绿色。

    在即将进入的严寒的寒冬内,在天地间唯一能保持绿色的就只有冬小麦。

    霜压的它们弯了腰,叶子从翠绿变成了墨绿色。

    张德林祸害了一场大同府,把大同府内的数万良田糟蹋了。

    勤恳的百姓,并没有被他打垮。

    他们坚强的站了起来,继续耕种。

    等到来年,这大地上又是一片金晃晃的麦田。

    杨七赶到大同府边陲的时候,寇准早到了一步,再次等候。

    “人到了吗?”

    杨七见到了寇准以后,第一句话就是问人。

    寇准拱手道:“打前站的人已经到了,据说从黄河两岸迁来的百姓有点多。”

    有点多是多少?

    杨七问赵光义要了十万人。

    寇准又给陈江陵出了一个釜底抽薪的主意。

    陈江陵能弄来多少人,这是一个很不确定的数字。

    因为从陈江陵传回来的信件上,除了让寇准和杨七准备粮食外,没有其他的话。

    在秋收的时候,杨七就让人收购了一大批的粮食。

    此刻,已经按照一定的数额,送到了黄河两岸百姓迁移的必经之路上。

    杨七很有信心的觉得,他准备的粮食,足够百姓们一路徒迁用。

    可是,当他看到那浩浩荡荡的百姓人群的时候,他就不那么自信了。

    从入眼的第一个百姓,一直往后看,一眼望不到尽头。

    所看到的百姓,一个比一个的瘦弱。

    他们许多人都穿着一两件单薄的衣裳,破破烂烂的比乞丐还不如。

    有些人,甚至光着上身。

    百姓们的双手、双脚上长满了冻疮,红彤彤的像是被沸水煮过一样。

    小时候杨七也受过这种冻,所以知道这种冻疮到底有多恐怕。

    它就像是痒痒粉,遇热就痒,而还是那种即便是挠破皮也止不住的痒。

    可是看着那些百姓们,像是没事的人一样。

    他们似乎……已经麻木了。

    为了妥善的安置这些百姓,杨七带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