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暮迟迟(上)

    第十七章 暮迟迟(上) (第2/3页)

何志也还是按照高俊开的那句玩笑,捏着鼻子给劳改营提了个词:学习使人进步,劳动带来自由。

    管理机构也有所扩张,翟呈信负责的司法系统开始逐步健全起来,并且有了建立司法学校的必要,这段时间何志也派专人前往兴济县,就司法问题与邹乃济探讨。

    高俊很快就给何志也写了回信,同样很长,而且分成了两封信,第一封里面通知了何志也现在中都的各种情况,并且嘱咐他阅后付火。第二封则是针对现代山东情况的一些看法,有关何志也有关工商业管理的想法,高俊重点回信。

    何志也打算改变工商业的管理模式,把农村地主的钱吸收出来,投资工商业,鼓励建立民办工厂,而高俊何志也二人主抓一些关键产业,同时想办法推动技术进步,包括纺纱机、水力机械,以及日后有可能会研制的蒸汽机。

    高俊在回信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并不是打算在古代搞计划经济,但是现在军事上的需求逼迫我们把所有的资源抓在手里亲自来搞,为了保证能打胜仗,必须尽可能的把工商业资源放置在我直接的掌控之下,优先供应各种军事资料的生产,保证这些生产绝对不会出现任何波动。

    至于民生方面则是能缓就缓,反正就算以现在的水平,根据地民众的生活都比过去强了不止一星半点,现在没有必要搞太多民生工业,迅速提高生活水平。民生工业只需要维持在保证现金流和外贸所需的地步。

    高俊写这封信的时候很用力,现在在根据地内,军政和民政拽着绳子的两端,都想把资源往这里拉,虽然高俊和何志也都抱有理智,非常清楚任何一面都不能偏废,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难免偏袒自己的系统。

    至于何志也打算吸收农村地主的资本的想法,高俊委婉的提出反对:想要依靠利润吸收地主资本是不太可能的,即便是现存的手工业利润率要高于农业,但是地主们永远志在良田,这和古代社会的生存结构有关系,并不是提高一下工业的利润就能改变的。

    写完了这封回信,高俊似乎回到了当年论坛的时代,但是现在并不是拿着键盘对喷的时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