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

    尾声 (第2/3页)

完颜珣将高俊赐姓后姓温敦,而非国姓完颜氏的原因。

    然而制书刚刚写了一半,准备让翰林草拟之际,一名奉御匆匆来报:“道家,卫州有表。”

    完颜珣有些吃不准发生了什么,便放下笔,取来奏表一看,顿时大汗淋漓。

    蒙军两万余人,弃了清州,直奔大名府来也!

    大名府,河北第一重镇,这帮人来攻打大名府,莫不是要以此渡河,直扑我开封?

    制书也没心思写了,赶紧招术虎高琪等人议事,大名府河北第一雄镇,绝对不能轻弃,哪怕是术虎高琪也感到心情紧张。几人商议一下,命令准备随仆散安贞西去陕西的纥石烈志东归,准备策应大名府,一旦事有不妥,万死守住黄河河桥。

    与此同时,山东东路行省黄掴阿鲁带、山东路宣抚使颜盏天泽各统其兵入援大名,原本高俊也在调拨之列,但是礼部尚书张行信提出此举不妥。

    “此子甫立大功,即行调遣,恐伤忠臣之心,不合陛下爱士之意。”

    完颜珣点点头,大家都表示同意。

    如果高俊在场,一定会一头雾水:“就算立了战功,但是军队不就是应该打仗的吗?为何我立了功,再让我去打仗就会寒了我的心?立功不是证明更有打仗的能力吗?”

    很奇怪,但这就是大金的逻辑(也是大送的逻辑),军队是贱夫、军事是末业,文官们高谈军事是务实之士,武将们高谈军事是粗鄙不堪。尽管在战争时期这种情绪隐藏的很好,但时不时地就会在他们的选择中体现出来,金朝后期还有“把武举进士扔进军队不是奖进人才之道”诸如此类在高俊眼里“有病”的政策。

    不过高俊不在场,也不知道完颜珣的安排,他在和左金玉商议军情。

    此时的左金玉已经没有前几天的闲适与诙谐,得知蒙古人南下的消息之后,就算是不断自吹自擂大名府城墙多么坚固,他也意识到事情不大妙,赶紧跑来与高俊商议。一进来就看到了高俊的筹划,得知高俊计划坚壁清野,内线作战。

    “高郎君这个计划或许可行,不过蒙古人有上万人马,恐怕坚壁也来不及。”

    “你有何意见?”高俊此时已经焦躁的嘴边起泡,参军们在地图上写写画画,不断制定在各种场景下的应对措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