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吓不退的计划(上)

    第十三章 吓不退的计划(上) (第2/3页)

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师安国艰难的走了12天之后,成功的从棣州抵达河北根据地边界,并在这里见到了得胜归来的抗蒙军将。

    “就在此时围观群众发出热烈的欢呼,一起合着军乐的节拍跳起胜利舞,万岁万岁万岁万岁我们的抗蒙军,万岁万岁万岁万岁我们的抗蒙军。”士兵们高声唱着胜利之歌,排着队返回根据地,他们前不久的出击大有斩获。虽然由于蒙古大洪水,根据地的范围不断缩水,已经向信安县周边靠拢,但是冯达依旧不时会策划一起袭击,宣示他们的存在而且由于蒙古人的暴行,虽然土地缩小了,但投奔根据地的人却在急剧增多。

    “我们又没有聚宝盆,变不出粮食来,前来信安的军队越来越多,照这么下去,不到七月就得人吃人,所以就全靠先生了。”冯达也确实是愁的很,由于蒙古大洪水的影响,义军只能抱团取暖,亲近高俊的已经全部围拢到信安县,王重瑾也早就率军马前来。而不亲近高俊的为了活命也只能真香一把,除去李光等少数倔强派之外,现如今河北地区能打的队伍几乎都已经集中在信安县周边五十公里的范围内。

    一方面,太平军高高兴兴地收编了一大批靠得住的队伍,将之进行太平军式的编制改造。但另一方面,粮食问题日渐突出。

    这也是高俊派一个得力文臣前来的原因,冯达、赵永和师安国组成了河北的三人团,冯达负责军事、赵永负责军政,而师安国负责民政。

    如此出手果然不同凡响,安国连续几天实地考察后,决心在依靠城池沟濠进行防守的同时,建立普遍的农村秘密据点和武装工作队,敌人白天来,我们晚上来,敌人修堡垒,我们联系群众的计划方针。

    这一方案在河北的条件是成熟的,河北虽然屡经战乱,但还具有相当的人口,有强大的群众力量,而蒙古人集于战争,对地方的统治不甚稳固,也无暇派战斗力强大的蒙古骑兵来亲自镇压,世侯军队都是骑墙派,对地方也很少下狠手,这都给了太平军地方组织在夹缝中生长的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