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0章

    第4430章 (第2/2页)

   一个月下来,也就几十两。

    至于其他的官吏,按照品级,逐步降低。

    到了七品的县令,一个月也就几两银子。

    如果是普通百姓,维持日常开销,几两银子是绰绰有余。

    可是,一个县令仅仅靠着几两碎银,连打赏下人都不够,想要维持自己的排场,这是绝不够的。

    官职越大,排场越大,那么需要的银子就越多。

    如此看来,当官似乎是一个赔本买卖。

    那么,几千年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削尖了头,想要考取功名,进入官场,跻身士族呢?

    原因很简单。

    所谓的俸禄,不过是欺骗寻常百姓的把戏。

    当朝一品,俸禄不过百两银子。

    看起来是不是两袖清风?

    百姓们知道了,是不是感激涕零,跪在地上,大呼青天大老爷?

    实际上。

    大夏的官吏,根本就不把俸禄看在眼里。

    他们收入的大头,名为津贴。

    所谓津贴,历朝历代的名字不同。

    有叫养廉银,有叫饭银,有叫火耗银...

    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都是俸禄之外的补贴。

    朝中一品大员,一年的津贴,就有上万两银子,是俸禄的百倍之多。

    哪怕是清官,也可以用这些津贴,购买宅邸,置备田产,雇佣仆人丫鬟,过上人上人的生活。

    也正是有津贴如此巨大的利益存在。

    才有那么多人,想要考取功名,入朝当官,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也是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能享受荣华富贵。

    然而。